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2 次下载 2 页 210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一、目前薪酬体系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岗位价值评估不够合理
现有的岗位薪酬是基于员工所从事的岗位来进行价值评价的,它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要求、资历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量等因素综合测定岗位的岗级,在每一个岗级中再设置固定的薪级,不同岗位的岗级、薪级就对应不同的薪点值,通过这些就可以设定出各类岗位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也是同样的计算方式,并按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形成。随着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技术革新带来的智能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变化,原来的岗位价值评估已不适用于现实的岗位价值。对于员工而言,已经降低了应有的公平体现和激励作用。
(二)薪酬档的设计未能体现合理差别
各个岗位的具体薪酬是通过该岗位所对应的具体岗级、薪级来体现,而岗级、薪级是基于岗位价值评价并结合技能水平、企业工作年限等其他因素测定出来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薪酬档设置却往往体现不出员工的报酬差距,只要是在同一岗位,大家拿到的薪酬没有什么区别,导致了员工对自身职业技能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减少了在工作中的投入,降低了工作效率,不仅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薪酬标准未针对不同岗位类别设置合理的薪酬水平
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升高,尤其电力企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管理日益精细,对于管理类岗位、核心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之对应的却是这些重要岗位人才的薪酬相对于正常的市场价位偏低。目前供电企业实施的是统一的、无分别的薪酬体系下,所有岗位都被纳入企业的单一薪酬计算标准,对这些重要岗位人才也是采用同样的薪点制工资发放制度,使得他们的具体价值在薪酬方面得不到体现,这对于人才的储备留用十分不利。过多地考虑内部因素、忽视市场薪酬水平,容易使企业的薪酬水平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无法保证对重要岗位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无法满足重点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薪酬管理体系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在统一薪酬体系内,对不同岗位类别进行适度的调整
现有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个针对所有岗位的系统性、标准化体系,但由于岗位类别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类岗位体现的价值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应该在统一的薪酬体系内,对各类岗位的薪酬标准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提高各类岗位员工对薪酬水平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对于普通生产岗位员工,因其工作岗位比较固定,人员流动性低,员工比较看重企业所给予的基本工资薪酬和福利,因此对他们的薪酬管理应重点体现保障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和节假日、补充医疗等方面的福利。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可以在岗位薪酬的基本体系中,加大对其个人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例如在获得高学历、高职称后进行相应的薪酬奖励,在学习、培训等方面提供费用支持,适当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并适当提高其福利待遇水平。针对管理岗位、核心技术岗位员工,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薪酬水平、薪酬发放方式必须具备合理的竞争力,可以考虑在稳定性发展前提下,采用长远发展为主、短期激励为辅的薪酬政策,建立规范的远期激励方式,加大管理岗位员工风险收入的部分。
(二)加快薪酬管理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确立合理的`薪酬水平
一是改革薪酬设计模式,确立市场化薪酬方向。企业的薪酬水平不仅要体现内部公平,也要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体现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薪酬管理体系要在一些关键岗位的薪酬设计上紧跟市场价位,在岗级薪级设置、多样化福利、远期激励等方面探索适当有效的方式,增加企业薪酬水平对外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调整薪酬设置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设置方向。为使企业薪酬水平能够适应外部市场人才竞争和行业发展,应该有计划、定期地进行外部薪酬水平调查、内部岗位价值评估、员工期望值调查等,并结合内外因素,适时、适当地进行薪酬标准、岗级薪级设置、人工成本管控方式和重点等方面的调整。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趋势探析论文
EDA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探析
EDA技术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网络发展趋势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综合治理浅谈
配电带电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发电企业基层工会民主管理中的工作创新研究论文
关于我国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论文
探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优秀论文
浅谈成品油的二次配送与管理论文
浅谈好的管理的要点
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研究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