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层班组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8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安装任务繁重,人员过度疲劳,一般礼拜天得不到休息
繁重而时间紧的基建改造工作是导致工作人员疲劳的主要原因。当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疲劳时,人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最快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时思维方式将会简单化,而不会去更多考虑包括安全在内的事,会使安全生产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防范措施: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优化工作程序,避免由于计划失误,造成工作集中在某一时段的现象。安排工作计划不但要考虑天气、温度,还要考虑人员的承受能力和思想情绪等。人员疲劳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减轻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太阳暴晒或严寒天气下工作,缓解工作人员的疲劳,以免夏天热伤风、冬天重感冒等情况的发生。
3.实验设备陈旧,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费时太多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置的不断涌现,对实验设备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试验设备陈旧、功能少、接线复杂、干扰严重、为获得准确数据需要反复测试。试验设备更新不及时就会造成对被试设备的状态不能正确判断,给系统安全经济的运行带来危害。
防范措施:功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老旧试验设备进行淘汰更新,及时升级换代,避免反复测试证实测试数据的正确性而浪费时间。对正在服役的试验仪表仪器要定期送去校验检查,并安排专人保管,对保管储存地点也要作相应要求,尽可能保证试验设备的精确度,延长试验设备的使用寿命。
4.标准化作业不具体,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标准化作业是工作中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其工作内容、标准了解和掌握,是工作不出现错项漏项的一种保证体系,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知道什么工作需要做、工作规范和标准是什么。而实际工作中标准化的编制和执行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拿以前的作业卡来套来抄,也不管工作地点是否变化、设备型号是否相同、试验项目是否一致。在现场作业时也不依次作业,填写工作卡随意性很大,起不到标准化作业的根本作用。
防范措施: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不能把标准化作业视为工作的负担。从审查上杜绝形式主义,避免死搬硬套的现象,严格要求结合现场实际。避免工作完后补填和凭想象填写工作卡的情况发生。要克服这种现象,这就给工作票填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下苦工夫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及一、二次设备接线原理图;二是要熟悉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只有通过刻苦的自学和深入现场认真的锻炼及学习培训班的培训来杜绝流于形式的现象。
5.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习惯性违章是工作中的一颗毒瘤,它的存在是安全生产的敌人。就其原因,习惯性违章是工作人员对安全要求漠视,认为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是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在作祟。而这样的事情尽管天天讲,仍然天天有人犯。而犯犯错误的人认为是小题大作、故意找麻烦,这种思想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防范措施: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教育,避免麻痹大意,严格依规程办事,使当事人从心底里认识到危害性,通过监督到位,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的频繁发生。
6.危险点分析不到位
危险点的分析是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一种方法。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很熟悉设备,不需要进行危险点分析。其实就没考虑到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重点不同往往就会忽视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情,就会出现一些盲点、死角、空白。而这些盲点、死角和空白往往是极其危险的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危险点分析是件不容易的事,技术水平越高、分析越到位越容易落到实处。考虑问题时要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严格认真的分析,找出危险点,从思想源头上避免形式主义。通过各式各样的学习班来提高基层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使危险点不再成为工作中的危险。危险点的分析和防范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没有渊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作实际经验是分析不出危险点、找不出防范措施的。安全靠技术,技术靠人才,技术靠培训和自学成才,安全要靠技术支撑。技术从何而来?从业余时间努力自学书本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及学习班培训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