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足和解决措施论文(第2页)

9 次下载 3 页 345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重视生态护岸建设

  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工作人员需全面调查河道污染状况,避免污染问题的进一步严重化。要依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系统考虑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统一整理现有河道,促使河道通畅性得到改善,河道整体观赏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要将鹅卵石等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材料设置于河道的护岸、护底等部位,这样河道内部即可转换物质与能量。要结合地区环境状况,将植被、树木等种植于河岸位置,优化河岸两侧条件。要将植被生态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促使人工湿地系统得到形成,逐步改善河道区域环境。此外,要将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于河道上,这些水生植物能够高效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促使河水得到逐步净化与改善。目前,一些社会主体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倾倒于河道内,显着改变河道水质,加大治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将生物技术运用过来,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水质。也可对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种植,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3.2、排除堆场淤泥

  经过持续运行后,淤泥大量存在于河道内部,通过淤泥排除工作的深入实施,可显着改善河道景观,更好的发挥河道作用。但受淤泥自重因素的影响,往往于水底沉积。且淤泥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容易与其他附着物所粘结,处理难度较大。在具体实践中,一般利用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等技术处理软粘土淤泥。由于淤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往往以流动状态存在,通过高压真空手段的应用,能够快速分解淤泥中的颗粒物,促使淤泥板结现象得到规避。而处理堆场淤泥时,由于堆场淤泥容易堵塞到排水系统,可将抽水装置设置于管道上层出口位置,抽取水量。且对堵塞起点处的压力进行增加,加快水流流动速度,以便借助于管道快速排出淤泥。

  3.3、实施河道疏浚作业

  通过河道疏浚作业的实施,能够促使河道的抗洪效果得到改善。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河体流速等内容,对河道疏浚方式合理确定,促使河道泄洪问题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后,即需将河道疏浚作业开展起来。一般利用大型挖泥船清理河体底层的淤泥,但需注意的是,淤泥清理工序实施之前,要提前彻底清理掉河体底层的杂物,如大体积混凝土块等,避免影响到河道疏浚作业的顺利实施。为提高清理成效,可将分层、分片清理技术运用过来,也可对槽断面边坡进行开挖。通常情况下,按照2m左右的标准控制边坡挖掘高度。完成特定位置的挖掘任务之后,需对挖掘位置的水深进行测量,借助于抓斗挖泥船等将定位挖掘工序开展起来。要提前固定船体,避免受水流作用而出现船体漂移现象。

  3.4、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完善责任机制。一些地区由于没有将河道治理的责任机制构建起来,导致无法明确责任人,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单位需结合河道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对责任机制科学构建,明确落实河道治理各个环节的责任,避免有互相推诿等问题出现。同时,通过责任机制的构建,相关人员的参与热情、责任意识也能够显着激发。

  其次,增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需充分重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促使河道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要积极拓展筹资路径,克服单一筹资渠道的局限性。

  最后,加大监管力度。河道水体污染问题的出现,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相关社会主体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实践中,既要将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又需要对河道上游、周边的企业等严格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要依据政策法规要求,严厉惩罚那些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责任人,通过执法力度的增大,降低随意排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整体价值的发挥。就目前而言,一些单位与人员在河道治理实施过程中,没有将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原则等充分贯彻下去,导致河道治理方案的科学性不足,影响到河道治理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需深入革新思想观念,探索更加高效、适宜的治理技术,不断改善河道治理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