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科论文范文(第4页)
0 次下载 4 页 663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会计结算风险
金融行业的结算管理工作复杂性很强,而且规范机制不完善,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凭证、结算渠道等手段和方式对资金进行套取、侵吞、挪用,这就产生了结算风险,结算风险一旦发生,涉及到的金额巨大,损害和影响极大,是危害金融体系的主要会计风险。处理结算票据是银行会计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结算票据种类有现金资产、凭证、有价单证等等,若在结算过程中发生差错就会给金融企业带来资产损失。伪造假汇票、信用卡恶意透支、贪污盗窃、索贿受贿等案件的发生往往都会牵涉到会计结算业务,如果会计部门放松结算管制,就容易被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加大了会计结算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金融会计体系
金融会计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构建过程中要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要具备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特点,以确保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控制得以高效的实现。首先,梳理基础会计各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严格控制核算环节,对整个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分级授予不同会计岗位人员相应的权力,约束会计行为,杜绝伪造会计数据,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要规范会计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一些银行机构搞账外经营,降低风险发生率,统一会计核算体制,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二)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势保障体系
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督是要实现对财会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全面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管理。事前监督,就是分析评估潜在的金融会计风险,并根据风险大小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事中监督,就是对银行会计状况实施动态监控机制,对各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监控,一旦发现有潜在风险就会发出反馈信号。事后监督,就是要刊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分析,若发现有存在不符点,则要进一步探入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从而避免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控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在银行内部采用统一的信息化财务处理手段,对财务实行集中核算,资产负债表等数据由系统生成汇总上报,至于其他的报表则由财会人员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独立编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财会人员的工作,不得唆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作假账,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效防止会计失真现象。其次,重点加强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的控制,会计岗位的设置要体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内部财会工作规范制度,从内部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对相关的风险点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
(四)强化会计责任风险意识
不管是银行的高管还是基层会计工作人员都要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认识,强化会计责任风险意识。作为管理人员要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保持关注,在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要合理、科学,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机制;作为基层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至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依照金融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的法规法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利用职位之便违反财经法规谋取私利,与此同时,还要不但学习新知识,以确保自己的会计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处于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行业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有信贷风险、支付风险这些传统的风险形式,同时也有金融会计风险,而且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至日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4
[2]康兰敏.金融企业会计风险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