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大学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 次下载 页 399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大学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学成本会计教学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大学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引言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或者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教学后的实践效果。这也就意味着,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可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多数都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先讲书上规定好的一系列的成本计算方法,然后学生做一些对应的练习题。这样的讲练方式,导致学生们简单认为学习成本会计就像一门枯燥的数学一样乏味。这对于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理论、提升成本会计的相关操作技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成本会计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过分注重技能而轻视理论。当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的压力,多数高职学生有学习的意愿,但是有点过于务实。社会上一直说对于高技能的人才非常缺乏,在这种片面认识的误导下,他们自己武断从主观上把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类“有用”和“无用”.主观理解只要会做业务,理论不重要,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真正做业务时又无从下手,缺少理论的指导。

  (二)短于动脑,长于动手;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能力强。高职学生不善于动脑,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积极性,从而致使他们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最终导致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弱。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情境性”知识的学习有特别的偏好,更愿意参与学校的实训实践环节。

  (三)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当前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完成的,没有形成自我管理自己的能力。在以往的成长中过度重视成绩的提升,忽视了思想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多数人呈现自我约束力不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等情况。当遇到事情时,不会调整自己,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

  (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依赖性较强。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进入高职院校,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部分确实是为了学技能;一部分就是为了混个大专毕业证;一部分甚至就是家长的意愿。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在等待“喂奶”的学习状态中。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至于学到什么深度,怎么学,几乎全都依靠老师。很少有人能够针对自己的技能目标,有选择去拓展一些知识,有目的地去深入思考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仅仅限于在课堂上,很少有人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学习。更加严重的是,如果老师布置一些需要课下完成的任务,同学们都长吁短叹。

三、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讲授,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绝对不能脱离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一直以来,都在一直提倡校企合作,加快课程改革。但是据了解,到现在为止,对于成本会计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材案例比较传统单一,内容陈旧,并且错误不断

  在现行的成本会计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多数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的经济业务,并且内容陈旧,而没有其他行业的案例。这满足了教师教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业、房地产和服务也等行业已经越来越普遍,当学生遇到这些业务时,很难将所学的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运用到商品流通业、服务业等行业。这种狭窄的案例面,很难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使得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脱节。在实际教学中还发现,即使是配套的实训教材也没有打破这一“传统”:几乎所有实训案例都是制造业的经济业务。并且部分书籍在审稿方面不太严格,错误不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