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第18页)

本文共计335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会使得学生的视觉平衡调节、触觉以及本体感觉出现变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因其肢体动作的改变而引起的。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体的发育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或者是体育活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有效的刺激,从而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提高器材的利用率

  在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的时候,还应该有效利用体育器材,因为通过这些体育器材,不仅仅可以增加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使得教学的方式有所创新,教师可以对这些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应用,使学生保持对感觉统合训练的兴趣。比如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大笼球,既可以让学生仰卧在大笼球的上方,然后由其他学生推动大笼球,使得位于上方的同学通过调整自身的姿势来保持平衡。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推大笼球比赛,这样不仅能够对体育器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体育器材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在体育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外,还需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智力开发。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感觉统合训练设计合适的体育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者竞赛的过程当中增强体能,同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种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出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继续努力,以促进感觉统合训练教学的更好发展。

  作者:谢玉忠 单位:福建省南平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陆晓东.关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验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0):8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第18页)15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体育是提高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文化课占据着主要的教学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难以形成高度重视。这不仅使得学生在身体锻炼方面受到阻碍,同时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是当下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探究,来满足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现状;方法

  我国目前的教育,正是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转换的十字路口。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很多应试教育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教育的行为。在我国众多的小学生当中,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占据了多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对体育活动的限制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多重阻力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难保证,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程被众人所接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体育课一般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无法形成有效的体育锻炼。因此,很多主科教师便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体育课程来让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当然,我们不能反对学生学习文化课,但是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改变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从而将体育教学从边缘课程引入到教学正轨中来。比如,在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跑操之后,就直接自由活动了。这对学生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教师不带领学生难以进行有组织、有效率的体育锻炼。体育课不是游戏课,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要起到带头作用,引领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只有这样,体育课程才不会在学校中沦为一种边缘课程,从而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障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