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精选16篇)(第6页)

本文共计436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4 PLC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包括科学有效进行PLC技术操作,PLC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具有强大的计算机功能。运用通信功能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其他相关的设备,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监测与调控。这些收集处理的数据信息还可以使用到过程控制系统中。

  3、结束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电力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更加广泛的把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能够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与改善,让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更好地运行操作,减少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情况,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不断得到提升,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加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国栋. 试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策略[J]. 商品与质量, 2015,34(24):46-47.

  [2] 朱泽宇,ZhuZe-yu.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45(6):67-68.

  [3] 栗小敏.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 吉林画报·新视界,2015,56(8):56-57.

  [4] 张春霖.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6,45(11):57-57.

  [5] 杨志财,万明明,臧小溪. 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技术分析[J]. 工业,2017,66(87):00189-00189.

  [6] 刘翠蓉,杨忠华. 论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 环球市场,2017,7(3):139-139.

  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4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1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应用开始于电力系统检测,由于电力系统通常为不间断作业,简单依靠人工排班检修和数据整理在发现故障、排查故障等方面存在滞后性和响应不及时现象。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也由初期的电力系统检测推广到电力系统的信息数据处理、数据整合、信息化、以及电力安全监视等领域扩展,极大的提高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工作稳定性。

  1.2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应用

  自动化应用于电力系统实行的是基于中央计算机协调性基础上的分层控制。中央计算机分层控制是通过监控网络和控制网络向电力系统分散分布的基础上,对各种电力系统和设备进行实时数据处理集合与处理,对微故障进行自动修复,对各层次器件确保其工作状态稳定,最终通过系统终端与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响应保障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正常化。中央计算机协调性是指总体调控,监测和记录事故内容、设备操作以及编制各种报表并准确记录并上传为操作人员提供数据建模支持,对突发电力事故进行及时干预和故障记录,为检修提供必要参考。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综合

  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综合是基于成本与能耗考虑。信息综合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成本,减少能耗,例如,在夜间区域内用电量较低,可以通过对电力调控降低输出功率,保障对象用电基础上降低成本,而白天区域内用电量较高,则可以调控电压,适当提高变电站电压,保障用电。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降低成本和能耗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要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综合,实现电力信息无缝对接,加强信息整合,一是,增加电力系统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电力系统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需要规范的系统代码和层次代码支持,通过数据类型与操作方法的统一,可以加强电力系统行业系统的开放性和规范化。二是,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三是,做好电力系统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对于电力企业是服务供给与管理的有效依据和数据建模来源,通过电力系统数据库管理,对电力系统各层次、各设备运行数据和用电对象数据整理,可以更好的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服务。

  2.2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共享

  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要确保供需双方均可以共享信息。随着电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往的基于地理的数据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电力处理结构,因此,自动化信息共享需要一种基础性可以应用于复杂地理与空间的数据模型。这种数据模型一方面,要基于几何地理信息计数,做好地理信息空间覆盖,通过属性定义与规范建模适配于多种电力系统数据系统。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物理运行与结构共享。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物理结构与运行共享可以更好的做好电力系统层次性和维度性,实现电力系统供需双方对信息的整体把握与认知一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