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日记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美术论文
7 次下载 2 页 264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型日记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美术论文
自古情由景生,境由心生,情到深处文从字顺。可在小学教育阶段,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解决这样的难题成为探究的重点。笔者认为,微型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良好方式。习作变身为微型日记,学生就可以每天接受习作训练,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让学生自己的点滴生活成为创作来源。[1]
一、从“微”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微型日记,消除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最令学生头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弱,二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写起来就那么寥寥几句。针对这种情况,微型日记便成为一个练习写作的最佳载体。首先教师可以这样解释:何谓微型?它有三个含义:一是题材上不限制,同学们可抓住一天当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个闪念、一个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来尽情书写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篇幅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二是表达上自由方便,不用过于严肃呆板,更没必要当作严肃作文来写;三是写作要求低,只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日记。经过这样的解释,很多学生表示理解,大部分学生对微型日记有所了解并且有所期待,这样的結果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
对于已有两三年写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作为生活和学习的个体,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对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能力;与人交往中可以感悟亲情的珍贵。这时,教师适时地搭建微型日记这一平台,让他们在这里尽情流露,尽情交流,达到有感要发,有感可发,有感必发的境界,使孩子们的日记畅游在生活世界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
二、从“细”抓起,有目的地分解学生的习作难点,激发正向体验
通过微型日记,从“细”抓起,教师可以将习作难点分解成不同的细小的点,针对词语、句子、标点、片断、对话、事件脉络等进行练习,查漏补缺,学生也可据此获得写作信心,激发正向体验。例如学生读到“看看周围没人,她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跟在人群后面,来到大街上”这句话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真正体会到动词的作用——使句子充满活力,让文章充满画面感。再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小练笔,接着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人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既会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又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来自自我肯定的体验的积累。成功的体验最能增强人的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教师和同学对自己日记的认可,是学生写日记的一股强劲的动力。微型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正向体验的机会,激发兴趣,为写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心理保障。
三、从“看”训练,无拘无束地练就学生的观察眼睛,自然流露情思
从广义的写作学角度来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写作的天才。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关键是用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来观察,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学生经常忽略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以写作时无话可讲,乏善可陈。此时,利用微型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想象,教师可以据此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引导其观察想象,通过观察,弄懂图意,抓住中心;展开想象和联想,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前后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生活中,针对某一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定格画面”的练习,如:元旦联欢会上即兴模仿的镜头,同学被关心后激动的泪水,教师嗓音嘶哑时同学送含片的画面等。这些都能够带给孩子心灵的震颤,教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