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科学实验教学教育价值的思考的论文(第2页)
2 次下载 2 页 240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实验结果与实验过程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索和展示,而不应过于计较实验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如下情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知识目标,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目前的实验教学状况——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上,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动手就不动手,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维不足。
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还有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索实验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总之,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科学实验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