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设计研究的论文(第3页)
2 次下载 3 页 453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展示结果、成果汇总。以适当的形式,最好能用多媒体、多种方式来展示你的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预言、推论、或其他的合适的解决办法。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以说明自己的观点、方案等。展示的具体内容包括小组成果展示、小组活动的计划任务安排、小组各成员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小组是怎样开展协作活动等。
5、教师活动设计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担当学习向导、学习辅助者、教练或专业顾问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和活动以及作用的发挥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仍是很重要的。教师作用发挥的好坏以及教师提问的技巧和所提出的问题的内容和深度给学习者的学习以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活动的设计可以按照起锚一支持一隐退三个过程来进行设计。
起锚阶段。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分析教学内容,列出知识要点,把这些知识要点浓缩成几个主要的、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驱动学习者去仔细思考、积极探索,让他们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包括了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点的那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不协调、结构不良、能产生矛盾的问题,能够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与假设形成挑战,从而使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产生不平衡状态,激发和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问题时,还应该创设一种支持学习、对学习不断形成挑战、利于训练学习者思维、进行有意义探索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创建一种探究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分析学习者的思维,针对一些不断增加的相关事物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对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结构形成挑战,于是就“诱导”或激发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去探究问题。
支持阶段。教师对学习进行引导后,学习者就开始组成学习共同体和进行问题探究与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一个“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的活动主要就是支持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互动,对学习者的问题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监视各共同体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习者培养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的技能,鼓励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与调节,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等等。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互动时,只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观察与咨询,一般不直接向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有关的重要信息,尽量不利用自己已知的相关知识对学习者进行提问而把学习者“指引”到正确答案上来。教师经常在元认知水平上对学习者进行提问,针对的只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计划、监察、控制和评价活动,而不涉及具体的专业知识。
隐退阶段。当学习者进入搜集资料、推理问题的最后阶段时,教师就可以漫慢地隐退,让学习者更多地进行独立探索。但是,教师隐退后,并不是就完全不管学习者的学习,这时,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观察并思考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以及做出一些对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理论性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这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