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之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第4页)

2 次下载 页 868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 即便如此,其经不住推敲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从其论述看,这萌芽状态的审美因素是自然而然地蕴含在劳动中的。等于说,劳动的发生才是实际的、真实的,审美因素本身不存在发生学的问题。最终,还是把审美的发生与劳动实践的发生混为一谈,并且有回到纯客观论之嫌;第二,从逻辑上说,在审美发生之前,事物和艺术不可能蕴含着具有审美性质的因素。即使是萌芽状态的审美因素,也应有个审美性质由何而来的问题。有什么性质的萌芽才会有什么性质的长成:萝卜的萌芽只能长成萝卜,黄豆的萌芽就长成黄豆;第三,审美情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劳动的情感性”只能是劳动过程的产物。且不说异化劳动,单就自由劳动的情感来说,也不能无根据、无条件地混同于审美因素。新实践美学实在是找不出更可靠的东西来了,而现今的说法,又无异于自我否定。
; 后实践美学中的生命美学持第二类看法,认为:“审美活动在形式上是先天的,在内容上是后天的。人类一生下来就有了潜在的审美可能、潜在的审美天性。这是自然进化与生命遗传的结果,是一个精神基因、审美基因。……审美活动对人类来说也是先天的、先验的,是一个从动物到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空’的形式系统……”; 这种先天性的根据是:“审美活动实际上就起源于人类的情感机制,审美活动的先天性无疑也就与情感的先天性密切相关”。;
; 这一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同新实践美学大致相似,同样是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逻辑的。人们将看到的,不是审美的发生,而是情感的发生。只需将审美与遗传、与情感相连就可以解决审美发生问题了。它的独特性仅仅在于,把纯客观论所说的纯自然的审美属性和新实践美学所说的由劳动中产生的情感性换成人的先天的生命意义上的情感属性。但情感是人类乃至动物的一般的生物性功能;早期人类的情感尚不表现出审美性质,又怎可能由动物情绪的进化中先天地形成人的审美天性?事实已经表明,审美发生不能从由动物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只能从由人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寻找。
; 超越美学似乎有所自知,对审美发生这一难关避而不谈,并为自己的理论体系辩解说:“审美本质的逻辑证明不能被发生学代替,发生学只能部分地说明审美的起源问题,而不能说明审美的本质问题。”; 这样,它就摆脱了具体实际问题的困扰,获得了论说上的自由,可以不受事实拘束地徜徉于“终极追求”、“形上诉求”等空洞的概念和无论怎样说也无法证明其对错的玄论:“超越性作为生存的基本规定,只能经由生存体验和反思而不证自明,而不能被历史经验证实或证伪。” 但是,如果没有事实作根据,单纯的逻辑证明岂不正如超越美学自己在反驳实践美学时所说:“陷入抽象、空洞的思辨,无法延伸到具体的审美规定

:应届毕业生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也不能解释具体的现象”?
; 可见,理论支点的错误必然招致起点的错误。以人本质为体系的理论支点,不论采用什么样的逻辑起点,走往哪个方向,都必然步入迷途。目前,就连迷途中的探索,也已是山穷水尽。它们的确“实在不知道和审美将何由发生”,当然也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但是,从错误理论支点出发所无法知道的,以事实和现代认知科学成果为依据的美学研究则可以做出合理解答。
; 5 美学研究的正确理论支点:审美是人类智能高度发展的产物
; 由早期人类没有审美而现代人类才有审美的事实中可以知道:审美不是一般地标志着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还精确标志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这一事实是极具启发性的。它可以调整我们的思路,在认识审美的本质特点时,不是一味的从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入手,而是从准确认识早期人类和现代人类的特征入手。
; 那么,早期人类与现代人类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最根本的,就在于智能水平的不同。因此,审美的有无,必定与智能水平有关。这应该是美学研究的以事实为依据的正确理论支点。
; 早期人类的智能表现是,只能不抽象及半抽象地思维,没有达到完全抽象思维的水平。这种智能状态使他们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本质性联系,只能把表面现象与本质特征混为一体,形成不分化、不抽象(或者说是不完全分化和抽象)的笼统认识。如,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价值而言,其外在形式如何,在现代人看来是无关宏旨的,在原始人那里则不然。每一形状都有内在的神秘的力量:“这种或那种家庭用具、弓、箭、棍棒以及其它任何武器的‘能力’都是与它们形状的每一细部联系着的:所以,这些细部仿制起来总是与原来的毫厘不爽。” “大多数印地安人都不让人给自己画像或者照像:他们确信这会使他们付出他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使自己处于对掌握这些像的人的依赖地位。他们也害怕跟肖像在一起,肖像是个活东西,它可以产生有害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肖像能够占有原型的地位并占有它的属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