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之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第3页)

2 次下载 页 868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 3 上的谬误:美本质不能就是人本质
; “美本质就是人本质”的说法,是在回答“美本质是什么”时形成的,本来的意思是说,美本质决定于人本质,或美本质与人本质有关。这样看待问题也有其的原因。但由于对美本质并没有独立的认识和阐释,完全以对人本质的认识来加以解说,就在实际上将美本质与人本质视为一体,进入误区。
; “本质”可有两重意义:一、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属性,即特质。在这一意义上,某一事物必然地不同于其它事物,不同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特质。因此,就算真的有个叫做“美”的实体性事物,它也应该是区别于人的独立的东西,不可能与人有共同的特质;二、指不同事物间的共有属性,即根本性质。比如说人类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动物或生物。此时,如果两个事物之间有共同的本质,则它们必是同属同质的不同种差,这又只能在两个事物分别拥有自己本质的前提下才可成立。如,从“生物”这一本质属性上看,动物和植物可说是相同的。即,动物有自己的生物性本质,植物也是如此。因此,如果美与人之间有共同的本质,则表明,美有自己的本质,人也有自己的本质,这样才可能说二者有相同的本质。但是,在“美本质就是人本质”的说法中,“美”的本质并没有独立的获取过程及论证,它只是依附于人的本质,或是借用人的本质为自己的本质。而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自己的独立本质,还能是个独立的东西吗?再者,人是个实体,因此有自己的本质。人之实体与人之本质之间有同一性联系。如果以人这一实体的本质为美的本质,这美的本质又能同什么样的实体结成同一性关系呢?没有实体,何来本质?在美的实体尚未得到确认之时就先确认美的本质,岂不是本末倒置?难道可以说,美和人是同一本质,因此是同一实体、同一东西?可见,“美本质就是人本质”的说法在逻辑上根本不能成立。

 



;4 中国当代陷入困境的症结不在于逻辑起点而在于理论支点
; 对实践美学正确着眼点暨认定事实的深信不疑致使人们对其错误的理论支点也深信不疑。这种盲目的执着束缚了人们的思路和创造力。人们锲而不舍地在错误方向上苦苦探索,从不怀疑自己的理论支点而总以为是自己的功力不够或是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理解不透。殊不知耗费了多少无谓的努力。
; 为了理论的严密性,任何一个美学体系都必须解释审美发生问题,否则,全部理论大厦就无从建立。这是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合理的试金石。“事物的起源也是它们性质的本源,因此探讨艺术作品的起源也就是探讨它的性质的本原。(海德格尔); 就此,中国当代美学各主要学派从各自的逻辑起点出发,做出了不同的阐释。
; 对于纯客观论来说,不存在审美发生问题——它是自然界本来具有的。
; 如果认为审美必定与人有关,则表明审美不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因此必有一个发生问题。既然是以人本质为理论支点,按其逻辑性,就只能形成两类看法:一类认为审美发生与人的活动有关,即实践;一类认为审美发生与人的本性有关,即生命。
; 实践美学是第一类看法。由它所设定的逻辑起点出发,审美只能发生在人类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就此,不满意于实践美学原有表述的“新实践美学”做出了新的表述:“即便是在这种最原始、最简单、最粗糙、水平最低的生命活动中(指劳动实践——作者注),也已经蕴含着(而且必然地蕴含着)艺术和审美的因素。尽管这些因素还十分微弱,并不起眼,甚至还不能为原始人所自觉意识,也不即是艺术和审美,但有些萌芽,已经十分可贵了,因为如果连这么一丁点因素都没有,我们实在不知道艺术和审美将何由发生。”如此重要的、如果没有就不足以支撑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蕴含在原始生产劳动中的艺术审美因素就是劳动的情感性以及这种情感的的传达性和必须传达性。”; 这里,真实显示出新实践美学的无力与无奈:它既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又不能不勉强做出解释。而对这种被当作艺术和审美因素的“劳动的情感性”等等, 实践美学既不能把它说成就是审美发生(这样一来就等于将劳动过程与审美过程混为一谈),又不能不把它说成为审美发生(否则就无法说明审美从何而来),只好含混地说成是审美因素的萌芽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