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苏宁供应链模式案例分析(第2页)

本文共计52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是传统电商阶段:主要是基于PC互联网,围绕产品展示和交易的电商平台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O2O零售阶段: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随时随地虚实融合服务的趋势。

  三是全价值链的互联网阶段:互联网开始深入零售业的内核,零售业最本质的资源,如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全方位提升,重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张近东认为,第三阶段正在走向深入,将会愈发触及零售业本质——多年积淀下来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优势,这是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盲区。他因此笃定,苏宁的互联网零售商形象,一定会大力推动供应链互联网变革、互联网金融、物流社会化,从而实现传统零售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

  事实上,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开放、共享,原来闭门造车的模式已被业界摒弃,建立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终端消费者在内的完整生态圈,才是互联网化的本质。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不仅为“三流合一”提供了技术基础,更为其社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打造互联网零售平台的过程中“+渠道”,在提升产业链价值的过程中“+商品”,以及在构建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服务”,物流云、数据云、金融云就是苏宁“+服务”模式的三大神兵利器。

  首先,在物流的互联网化方面,苏宁从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角度,运用大数据挖掘,启动“物流云”项目,向平台商户和供应商开放共享,从而将企业物流变成物流企业,“物流云”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其次,在资金流的互联网化方面,通过将内部资金流社会化为“金融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供应商的各类融资需求。

  再则,从信息流的互联网化看,信息流是零售业的核心资源,苏宁将自身的信息建设能力向社会开放,推进零售行业“公有云”服务。

  从“三流”到“三云”的理论变迁,固然是互联网技术变革演进在苏宁身上的一个缩影,更是苏宁借助技术进步,在社会化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策略:以物流为核心竞争

  一直以来,物流就是张近东为苏宁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早在“苏美争霸”时期,当对手忙于对外收购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却把配送业务对外发包给专业物流公司时,张近东主要做了两件事:实施信息化和夯实物流基础。现在看来,张近东的确算是棋高一招。

  策略一:学习沃尔玛 自建物流体系

  不必讳言,在物流建设上,张近东学习的目标是沃尔玛。

  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MIS,此后引入射频技术、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和物流条形码等技术,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实现一体化、无纸化。顾客到沃尔玛店里购物,在POS机打印小票的同时,沃尔玛的采购和销售计划部门及上游供应商的电脑上,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各个环节及时完成本职工作,减少时间浪费,加快物流循环。

  到了2001年,沃尔玛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全球仅布置了70个配送中心,说明它的物流组织结构设计得非常精致到位。而研究发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设立在100多家零售店的中央位置,每一个配送中心可以满足100多个附近周边城市的销售网点的需求,运输半径基本上为320千米左右。

  沃尔玛的实战经验表明,物流体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零售企业的销售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增加运送的覆盖能力,能够进一步填补和占领空白市场,自然成为及时配送的关键。

  鉴于此,张近东暗下决心,必须解决物流痛点,不能让仓库成为苏宁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张近东亲自开着没有空调的小车,在南京市郊东奔西走,在查找了十多天后,最后确定在江东门一带,自建第一代物流基地——把仓库里的物品挪到基地,用专门的配送车集中统一送货。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店面成本,还极大地提升了配送速度。

  不知不觉中,张近东的创新演变成了行业标准,并一直延续至今。

  策略二:深化布局 打造第三代物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