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7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以活动为载体,建立高品位的行为文化
在近几年的深入思考和自觉实践中,潍坊三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现代人”为目标,始终实践着“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理念,为学子们创设了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使学子们在奋斗中实现着教育幸福的丰厚内涵。
首先,实现了育人观念上的“四个转变”。育人目标从抽象划一性转变为具体层次性,体现出针对性;内容从单纯服务于各种中心工作的需要,转变为服务于学生成材的需要,体现规范性;途径从封闭式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教育,体现多样性;评价从应试教育指导下的片面评价转变为全面知行统一评价,体现导向性。
其次,加强德育工作的“四化”建设。学校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及环境优化中,实现了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德育工作规范化,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途径多样化。
再次,探索“四大校本”德育活动。亲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使德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亲情,实现德育的“软着陆”,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绽放生命的光彩。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铸就了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让谭富刚、王云龙等一批先进人物应运而生;
“青少年模拟法庭”的设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寓于生动的案例当中,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导航站”建设日臻完善,通过面谈咨询、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留言等形式接受学生咨询300多人次,“我的秘密花园”等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潍坊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走进社区,进行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还承办了校务公开、红心向党推优工程、关心下一代工作、安全工作等多个现场会,其经验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并被推广。
三、以创新为动力,建立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
有效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只有当教学管理赋予文化的含义,触及被管理者心灵,唤
起教师的热情,才能为教学提供合理的信念支持。因此,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潍坊三中从名师文化、课堂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着手,构建起具有浓郁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
(一)积极向上的名师文化
名校离不开名师的支撑,为造就一支有战斗力的名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三中名师评选活动”,通过树名师形象,扬名师风采,让更多名师脱颖而出,从而加快学校“实施精品教育,办特色品牌学校”的步伐。连续两届名师评选工作共评出名师20余人,名师效能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名师工作室的启用,全校名师轮流坐堂,200余名教师踊跃咨询,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生了极强的拉动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讲座论坛、书面论坛、网上论坛、研讨论坛为特色的名师辐射网络,有效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过去,我们发现,教学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如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滞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随意的教学行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自2008年开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广大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在课改的舞台上作出有益的尝试:学校多次组织人员到东庐中学、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听课观摩,将先进的外来经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施教学顾问制,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公开课活动和课改培训班,邀请市、区科研人员担任教学顾问,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使教师与专家直接对话,实现提高;学校还通过推门听课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加强监督,增强教师课改的紧迫感;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关注学生需求,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促进广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转变教学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