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与价值论文

本文共计36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与价值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带来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共融,呈现出多层次交替和多种流派相互渗透的繁荣景象,而民间艺术在诸多艺术流派与形式中凭借质朴、纯真、清新的格调,仿佛是沁人心脾的一股清泉,浇灌并滋养着其他艺术。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民间艺术被各种美术流派吸收、借鉴,赋予民间工艺美术强大生命力。本文将从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起源入手,探究其审美特点与审美价值,加深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识与感悟。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与价值论文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与价值

  民间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物态形式,自古以来就涵盖美术的各种规律,不但是物化的一种精神产品形式,也是具有精神因素的一种物化存在,是人类从为了生存进行劳动演化为艺术制作的结果,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具有显著审美特点与重要审美价值。接下来就对此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起源

  民间最初的工艺品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即劳动人民为在劳动以及生产时能更省时省力,发明相应的工具,它们经过后人无数次的改良以后变成一种工艺品,同时经过上色和外形改造之后变成具备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品[1]。正如罗素所说,人通过打磨新工具,提高自身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换言之,人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满足一种审美平衡需求,这个源头就是工具。工具也是最初的审美形态,民间工艺基于工具诞生,同时超越工具的使用功能,成为能用于审美的一种全新艺术品,不管是它的构造还是审美表现力都能让人获取审美体验,这样的美是没有规则的,是人将外在世界客观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思想,在大脑里形成最起始的模型之后才形成民间工艺美术。所以人类不断在尝试,也不断在改良,巧妙将理念与实体结构融合在一起,形成最初的美,最初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

  (一)造型本原性

  中国古代有许多哲学家,他们当中部分人秉持世界万物皆有因的观念,认为任何造物均有最起始的源头和模仿的对象,即造物渊源。从古人对第一件工具的制作开始,他们就希望把工具打磨得更加赏心悦目,并且在创作有艺术价值的第一件民间工艺品开始,就没有凭空去捏造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外观等,而是源自已经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民间工艺美术属于一种母体艺术,不管是创作者还是受众或者是传承方式都决定其保留原始艺术雏形的程度要比学院派的艺术以及高雅艺术高很多,绝大多数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都保留着原始艺术的浓厚风貌,极具美感。

  (二)内容共通性

  实际上整个人类创造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存在共通之处的,艺术越是远古,其内容越具备共通性,在思维方式、造型手法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让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的明显相似性。在原始文明的萌发进程中,中华民族慢慢开枝散叶,持续丰富、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从而繁衍具有民族和地域等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它具有的继承性、传承性促使民间工艺美术在持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保留原始风貌,在经历历史的变革与洗礼之后依旧向人们散发出远古艺术独有的审美特点,这充分说明其内容具备共通性,如图腾的内容共通性就将人类文明以及文化积淀反映出来。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反复的冲刷、洗练和淘汰,总结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最能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景的意象,最终形成全人类共有精神财富[2]。

  (三)设色象征性

  色彩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客观存在的,这和它的外型相同,经过简化和提炼以后反映物象本质。在民间工艺美术被继承和传承的过程中,人们认同色彩、接受色彩,一代又一代的沿袭,促使色彩具备观念性指代作用。民间工艺美术促使色彩具备生活和情感的理念,不再是学院派艺术通过色彩发射光照物象,而是民间艺人对于物象的认识与理解,用色彩表达情感,寄托美好生活愿景,逐渐转化成一种符号化的`语言,涵盖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投射出人们的心理。如民间银饰品,其色彩通常以银器的本色为主,只在纹饰上用一些绿色、黄色、宝蓝色,将其点缀在大片银白色里,不仅鲜明显眼,还象征着和谐与协调,形成明快秀丽、端庄文雅的审美感受。还有民间的木版年画,通常以水绿、淡蓝作为底色,用红黄绿紫等颜色构图,通过黄与紫、红与绿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不仅色彩鲜艳,还象征着安详、和谐,极具审美意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