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论文(第5页)
4 次下载 6 页 932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有良好的习惯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因为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去纠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我们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我们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我们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哪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阶段,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冲动。教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大家都可以攀得上。这样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来了,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了。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这种习惯。学生在习作中会感到一种喜悦,体会到写日记可以表达自己各种各样的心情,那学生以后就会自主写日记。学生有了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后,这时教师教学中就要考虑逐渐加速了,日记的要求也要提高到另一个层次了,比如“要有一个中心,写250字以上”。学生克服了恐惧的心理,再要学生动笔写就不会有困难了。而且以后还产生喜爱之心,以后不用老师布置,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自主去写日记、写作文。习惯一旦形成,那以后学生就会习作了。这个习惯形成后,再实现下一个目标,目标要一个一个来实现,每个阶段不能急,每一个阶段就是考验后进生意志的时候,也是学生自主习作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控制坏的不良的习惯不让其生长。经过了每一阶段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就基本形成了。这时教师要让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统一思想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同学间进行互控,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这时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都形成了较强的自学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