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文化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6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1以人为本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因此,如何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实用人才是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经营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考验。今天的劳动力正在寻求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传统的雇主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它们必须建立一种能吸引当今人才的现代文化。今天的公司需要吸引现代的劳动力,对待劳动力的方式不能再像传统企业一样。问题在于,很多雇主仍然不理解和不重视新一代人的思维模式,以及这种思维模式使工作方式放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公司,例如脸谱网、谷歌、领英网以及数不胜数的新创公司都清楚,抢夺人才的大战已经开始,他们要让自己核心团队感受到挑战带来的刺激,让他们觉得能为这样的雇主工作很自豪。这些公司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并且给他们自由去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公司还想方设法与员工亲近,积极采用一些新措施,比如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不看出勤率只看结果、采用最新的技术。所有企业都必须经历相似的转变,否则它们将错失人才。80、90后被认为是“自我意识觉醒”、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一代,他们比父辈们更加关注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所供职的企业之间的精神契合。也就是说,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自己与企业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要求地更多了。在情怀流行的时代,我们很难再找到“只看在钱的份上”的年轻员工。当金钱需求退居其次,更多的软性激励才是真正留住员工的要素。脸谱网、推、特,这些在几年前我们闻所未闻的公司,如今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求职之地,因为它们除了开发出新产品之外,还深知当今劳动力的需求,建立了吸引并能留住员工的企业文化。简而言之,它们的文化更具创业精神,等级制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④脸谱网在引领创业时代的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依据员工的资历、职位给员工提供机会,而是赋予每个人同等的机会去做有意义的贡献。
2.2以用户为中心
互联网时代,环境变了,规则变了。以前卖家和买家的二元模式、二元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互联网产品的本质就是为用户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培育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一本万利。观察现实,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贵脸谱网(Facebook)、推、特(Twitter)、谷歌,这些所有伟大的互联网企业都有巨大用户价值。然而,他们获得巨大用户基础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服务。⑤以腾讯的“黑马”产品微信为例。在微信出现之初,业内完全没有意识到它的威力和杀伤力,它完全是黑马的姿态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足鼎立的互联网时代冲出重围,第一个拿到了互联网时代诺亚方舟的船票。微信诞生之初的营销思路和360非常相似,以免费的产品,简易便捷的操作迅速俘获了几亿用户。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上,微信有着极大的施展发挥空间。嫁接电商大有可为、发布游戏引发了一场全民打飞机大战。以微信现在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微店项目为例,嫁接的O2O(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商务模式)模式,同样也是在短短数月时间内就拥有了可以和淘宝相提并论的分量。腾讯通过用户群得到的收益是一份令所有企业艳羡的市场份额。运营商在微信构建的游戏规则里,已经成为了流量通道。用户不再使用短信业务、彩信业务,他们使用的都是微信的便捷服务,他们从运营商的客户转变成了微信的用户。诚然,没有运营商的修路铺桥,微信也不能跑车。可是,使用微信的用户会去关心是谁修的路吗?当用户无法感知到企业的存在,那么它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微信对运营商最大的杀伤力就是,它让几亿每个月消费的用户跟运营商隔绝了。没有对用户的接触、了解,就无法了解用户的需求,就不能促使业务上、产品上的推陈出新,从而沦为了流量商。奇虎360总裁周鸿祎表达过同样的价值观。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是没办法靠奖惩分明的制度来实现的,而是靠员工对产品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用户的热爱。这就不得不提互联网软件安全行业的360企业。360企业提倡的自己是“拜用户教”,理念就是“用户至上”。这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不是单纯的杀毒软件公司。因为360并不是卖杀毒软件赚钱,而是通过提供免费杀毒的服务得到了海量的用户基数。在360的产品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诞生的。比如现实生活中,许多保险公司、地产中介的电话让人不胜其烦,360依靠海量的用户群,通过让用户举报、标记骚扰电话,完善了360手机卫士拦截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功能,但是用户依然可以选择接听或者拒绝。很多用户会对新买手机的预装软件产生抱怨,360根据用户需求,手机助手推出了卸载预装软件的功能。结果冰火两重天,用户高兴,但是得罪了同行。事实上,没有“用户至上”的理念,360也做不到今天的规模。在这样的思维下,掌握互联网的规律,瞄准用户的需求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积沙成塔,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步,实现弯道超车,超越大公司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