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论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共计13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居安思危论中国石油安全 [摘要]石油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也是现代生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现代社会最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能力都高度依赖石油。
[关键词]石油安全
石油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也是现代生活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现代社会最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能力都高度依赖石油。
2009年因为国际经济危机,全球各个国家原油的供需矛盾暂时缓和,在中国国内也出现了成品油供大于求,石油安全、油荒等貌似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从现在来看美国经济稍微一个经济数据转好,就能立马刺激国际油价往80美元冲,而且截至2009年全球石油投资已经减少了20%,石油行业投资不足将使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好转之际出现严重的石油供应危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全球经济真正走上正轨,届时对国际原油、油品巨大的需求,必将导致全球石油供需矛盾激化。由于全球石油行业投资减少,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好转之际可能出现严重石油供应危机。
一、适时的缓冲
由于国际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对原油的需求直线下降,中国也利用这个缓冲时机适时的推出了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方案。即便是改革后的定价机制存在着便于投机、过于透明等方面,但是有这个机制毕竟比没有强。我们也能明确的看到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也考虑到国际油价如果重新回到100美元以上的情况,但也只是模糊了定价的具体方法,不过这也算是国家对于石油安全居安思危的一种考虑吧。
长远看来,我国石油储量和国内产能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因此,我国石油进口规模越来越大。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08年全年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能否从战略视角采取综合措施,加大石油生产、传输、储备设施的投资,开辟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提高石油供给的安全程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战略问题。
二、“尾大不掉”的进口
未来我国的进口量是偏高的。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的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不到2%的增幅。这样中国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种种难题。
中国原油储量有限且进口集中度高。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两者之和高达79%。石油进口集中度高。
全球原油供求关系不稳。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
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工业农业交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化学分析仪器在环保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陶瓷原材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举例
秦腔的来源和发展
HACMP的历史和发展
象棋的变化和发展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IP在ED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的意义
探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
EDA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子采购的应用和发展
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论文
浅谈塑木材料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相变材料对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论文
材料语言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研究论文
浅析影视动画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论文
高分子材料简历模板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