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第2页)

本文共计30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现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道有变动,故曰爻。”天道、人道、地道三才之道有变动故称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系辞》:“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

  “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易经“观”卦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易.系辞》:“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天之行”

  明.吕坤这样描述的:“天道于穆,不可窥测,然四时行,百物生,天之行也。”

  明. 焦竑:“天之行,无为也。”天无为则物自化。

  清.徐大椿 :“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

[2]

  《易.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明生焉。

  执者,“手持曰执”;“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以手,而执之以机。”

  清.刘一明注:“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

  执天之行:

  易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执天之行以自行,勇猛精进而不止。

  宋.俞琰:“人能观天之道而存其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则与天为徒,尽矣。”

  清.徐大椿:“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

  “尽”矣。清.徐大椿说:“宇宙之大,皆天之所包。天之体用在我,尚有何出于天之外者乎。”

  我们来看唐.宋.元. 明. 清.各家之言:

  唐.张果:“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唯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谓<阴>。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谓<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

  唐.李筌:“天者,阴阳之总名也,阳之精气轻清,上浮为天.阴之精气重浊,下沉为地,相连而不相离。......观天地阴阳之道,执天五气而行,则兴废可知,生死可察。除此之外,无可观执,故言尽矣。”

  宋.俞琰:“自然而然者,天之道也.左旋右转而昼夜弗停者,天之行也。”

  宋.俞琰:“人能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则与天为徒,尽矣。”

  宋.夏元鼎:“要当执天之行,须不离于十二时中。一语一默,一呼一吸,阴阖阳辟,西没东升,风云发泄于七窍,坎离交会于元宫。天以是道而运行乎万化,我是道而操履于一身。”

  元.王道渊:“观者,仰观于天也,仰见其天道,日月运行,风云变化,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雨泽。一暑一寒,一来一往,此天道运化以行鬼神,所以生物之大功也。至如在天星象,北辰居其天中,寂然不动而众星拱之随斗标,昼夜旋转周天,此天向一中分造化也。北斗属水,水得六数,何以有七星?南斗属火,火得七数,何以有六星,此水火互交,自然之道也.是以圣人见天道如此,返求于身,观之我身即天地,故执天以行之也。人之一呼一吸,即乾坤阖辟也。水上升,火下降,即日月运行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