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谈谈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工作论文

本文共计31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谈谈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工作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谈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工作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谈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工作论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尖子生”自不必说,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素质,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也能够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起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全面提高。多年以来,我们始终特别关爱着这支特殊的群体,取得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探索“后进生”行为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活动制约的,即便是无意识的行为也与其潜意识有关。大量的事实证明,后进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由于其不良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并在一定客观环境影响下相互发生作用,而呈现与社会要求不相和谐的扭曲性势态。其主要表现为:

  1、行为动机的盲目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往往不全面、不准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一部分常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有些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无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出于好奇、好动、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盲目性。他们经不起外界刺激的诱惑,而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2、心理意识的逆反性。一般地说,处于心理发展未成熟阶段的中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大都是顺向性的。但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某种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满足或受压抑,而产生逆反性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心理的沉淀,与外界形成情感的隔阂和对立。这样的学生一般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常常是明知故犯,常以有意识地破坏性行为损害集体利益、他人的利益。

  与优秀学生相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心理优势的,只要教育得法,“后进生”还是大有希望的。这种心理优势突出表现在接受激励上。

  同样是激励,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激励效果是不相同的,后进生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优秀学生由于取得不少成绩,因而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奖励多,教育少。正因为这样,优秀学生往往对表扬和激励产生适应性。与优秀学生适应表扬一样,“后进生”由于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往往习惯了批评。爱和信任的缺乏,使他们自卑感增强。而后进生一旦有了进步,得到教师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要帮助“后进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教育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目的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认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以往的控制、训斥学生转变为对学生尊重、真诚。

  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后进生”中有一些创造力强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对很多事物产生疑问,而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很可能影响实施教学计划,扰乱课堂常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学生被批评,及至训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应能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因此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不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不予关注,甚至完全放弃不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