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文(精选6篇)(第8页)

21 次下载 9 页 1487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 出血: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放置引流管者,可有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应立即平卧、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补液,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必要时手术止血。

  3.3 腹腔残余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肠间隙等处,常发生于术后5~7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等症状。以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多见。应给予半卧位、补液、并使用抗生素,未见好转者行穿刺或切开引流术治疗。

  3.4 肠瘘、粪瘘:原因较多,如结扎线脱落,术中误伤盲肠等。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后瘘可闭合自愈。经久不愈时,可考虑手术。

  3.5 粘连性肠梗阻:因手术损伤、阑尾浆膜炎症影响等因素。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家庭护理]

  ①慢性阑尾炎术后应加强活动,防止肠粘连发生。

  ②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特别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防止形成切口疝。

  ③拆线一般在术后7日,如未拆线而出院,注意保护切口,防止感染及撞伤。10日后才能沐浴。

  ④如有切口溶液、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去医院门诊或急诊。

  总结

  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太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通过近年来对阑尾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许勤.外科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莫新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3] 刘玲玲.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14卷第12期

  [4] 赵秀丽,金百红.浅谈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文 篇6

  【摘 要】妇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是女性,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近年来, 病人的投诉, 新闻媒体的曝光, 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1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1.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1.3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1.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