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音乐兴趣教学研究论文(第2页)

6 次下载 2 页 299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进行开放性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快学生对音乐深层次理解。老师更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寻求他们的探究点。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增加兴趣。提高主动性,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要求才可以让其有最大的发挥空间。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明确性、过程性以及多元性原则,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心境、想法,对生活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音乐,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评价制度,会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重视,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老师要学会肯定学生的音乐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对较弱的一些学生要给与指导。小学音乐的评价应该以尊重、民主、公平为原则,低年级学生可以给与一些物质激励,大一点的学生主要就是精神上的激励。教师的夸奖或者一句认真的评价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吸引学生兴趣

  师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对教师进行培训才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起到根本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增加教学经验,才能更好的落实关于音乐的专业知识。目前,我们缺少音乐方面的专业老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一个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教学水平的连续性提高,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还要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结构。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给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时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在歌唱过程中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得到升华。教师不仅是通过歌词,曲调给学生听觉上的感染,更要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以获得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有些情感单单靠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所以肢体语言是演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教学效果主要就是受教师状态的影响,有了肢体语言的帮助,就会使教师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一旦兴奋了,忘我了,也就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当我们听到演唱者演唱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时,会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非常自然、优美。但是,当听到一些很直白,僵硬的歌曲时,会发现歌唱者的肢体语言也是紧张的,不自然的。音乐不只是发声,而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协调。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好肢体语言,给学生听觉与视觉的感染。音乐是开启小学生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紧握这把金钥匙,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海洋,喜爱音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盛娟 单位: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三余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慧.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2]杨静云.小学音乐低趣生的培养[J].华章,2010(07).

  [3]罗珍.怎样培养农村孩子学习小学音乐的兴趣[J],读写算(教研版),2014(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