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5篇(第5页)
本文共计50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增强国内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活动中,政府制定了较全面的法律法规,投入了必要的资金,高校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完善了评估系统,同时随着社会各界的加入,构建了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理论,使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丰富。可以看出我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应当完善相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规范性方面得以提高,构建全面的大学生职业教育方式和内容,注重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使家庭和社会有一定的参与度。
我们应当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个人应当自幼儿园时期到高等教育,甚至一直到职前接受教育,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例如,在美国,人们从幼年6岁开始就接受职业教育,强调各个教育时期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将职业生涯准备作为引导和线索,体现了培育综合素质的渐进性特点。目前,社会发展有其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其中少不了人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国可以参考美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注重职业生涯准备时期的任务,打消职业教育仅仅作为职前教育的思维定势。我国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应当将职业教育当做基础教育改革任务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从纵向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含有职业教育内容,并且相互连续;从横向来看,以充分注重职业教育为基础,制定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相衔接的政策,将政策作为指引,使家长和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方面产生渐进性认识。
此外,学校应当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学生自从入学开始就应当接触职业教育内容,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接触各行业信息,对目前全球各类职业范畴进行基本了解,培养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教育在学校内部的开展分为三个系统性时期:第一时期为职业了解时期,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对学生实施职业认识计划;第二时期为职业探索时期,在这个阶段,学校主要让学生借职业探索形式,掌握职业分类,并引导学生在职业群中产生尝试性规划和选择;第三时期为职业选择时期,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集中研究自身确定的职业。
总之,国外高校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存在许多先进之处,国外高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体系,保持了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同时,国外高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国外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为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经验。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3
摘要:“碎片化”阅读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常态化的阅读方式,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势而为,切实融入“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冲击,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阅读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
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状况,大学生读者被动卷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浪潮中,将自身置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之下。“碎片化”阅读作为契合数字网络媒介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新兴阅读类型,其影响波及的范围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和整体阅读状况。基于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更情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考验。因此,分析“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将日常生活中间歇交替的碎片时间得以激活并被加以利用。阅读,这一人类特有的获取真知、汲取讯息的行为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了可移动、跨时空的特征。过去的阅读,形式单一,次数受限,花费时间较长;现在的阅读,则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次数激增、耗时较短的多元结构特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样一种阅读方式进行精准的定义,在此,笔者根据其特征典型和概念的接受程度将其称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天然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读者阅读视野多元化、阅读需求个性化的要求,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在校师生。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共获取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97.5%。根据此次调查,笔者发现,时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