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别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本文共计27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别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毕业论文

 

        ----语文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问题缘起:针对当前教师强调利用资料书与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绝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盲目依赖资料与网络,导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逐渐退化的新问题,笔者所做的实践研究与思考。

“真正的学校应该是思考的王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不过,笔者听了无数公开课,看了无数优秀教案,并通过调查研究,惊奇地发现了1个迫切值得研究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们在上课前,都强调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辅导资料预习,因为中学语文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能在短时间尽可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恨不得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对课文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大到作品风格、主旨意义,小到字词读音、作者情况、写作背景。特别是上公开课,课堂几乎成了对答如流的演出。

在学生的课桌上,《中学语文教材详解》、《非常讲解》、《发散思维大课堂》……各种辅导资料书齐上阵,炫耀他们的先知先觉。尤其是上文言文时,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书更是言听计从,寸步不离!好象少了翻译书就掉了魂似的。

那么,辅导资料对于当今的学生如此重要,大部分同学是怎样利用这些辅导资料的呢?大部分同学都是粗看1下课文,然后不假思索地看资料书的讲解或是上网查找资料,那些急功近利的同学甚至只是想到怎样利用它完成练习册,或者等到老师讲解时,又怎样利用这些辅导书显示自己的预习是多么到位,或者等老师讲解完后,又怎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自己的大脑呢,基本不用,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孩子们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我举双手反对这样的预习、学习引导方式,这是违背新课标强调的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精神的!说在如今这个信息、资料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独立自主地阅读能力苦心孤诣地引导和培养,那么网络及各种辅导资料就是孩子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杀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不是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新的白领1族已到了离开网络就无法办公,思维因为对网络的依赖而严重退化吗?

别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新课标强调:语文注重个性化解读!

正如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话表明:语文阅读是1种再创造过程!

所以我主张:在未运用自己的智慧之前,不要让任何资料与讲解干扰自己的直觉与判断,再怎么权威的专家的影响也不需要!

遵循这种教学原则,在我的语文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把每1篇课文、每1段文字当作1次语文阅读测试,读出自己的感悟,再与合适的资料对照,然后向老师质疑,这样就能真正从思想意识与阅读习惯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以高中教材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这是1篇白话古典小说《水浒》中的精彩章节。既然是小说,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就会紧紧抓住小说的3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人物林冲,故事情节是林冲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高俅又派爪牙对林冲赶尽杀绝,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怒杀陆虞侯等的故事,环境最动人心魄的就是“风雪山神庙”。

我采取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概述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准确感知与概述的能力,这难道不比随意滥用资料,完全依赖资料更好吗?

于是教师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再紧紧抓住故事情节中的某1亮点,譬如“伏笔与照应”,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独立解读,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波澜曲折的情节:有的学生发现小2的偷听与叮嘱是伏笔;有的学生发现林冲的解腕尖刀是伏笔;有的学生发现林冲细心盖炭火、反锁门是伏笔;有的学生发现林冲入山神庙时把门掩上,掇过旁边的大石头靠了门是伏笔;甚至有学生发现酒葫芦也是伏笔……并11找到了照应的地方,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学生真的体会到了在故事情节中“名家笔下无闲笔”!这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1次很好的感悟。然后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这些个性解读与资料对照,既能与资料相辅相成,又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摒弃别人左右自己的大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