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4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3、寄寓着浓郁的情感意蕴

  屈原被称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因为《楚辞》中寄寓着浓厚的情感,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而令《楚辞》成为最经典的旷世名著。从客观角度而言,《楚辞》自诞生之日起就因浓郁的情感意蕴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譬如《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即饱含着动人心魄的情感,回环往复,情真意切,系楚辞中最为动人和奇特的诗篇;《天问》则表现了屈原对人生、历史、社会、自然界的深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同时蕴藉其中之情更是感人肺腑。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就曾指出:“《天问》是人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份感情,更是一份寄托,甚至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描绘这种激人情志的深情。”;而《九章》中则抒发了朗丽的哀怨之情,和《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指出《九章》在抒情上具有“朗丽以哀志”的特色;《九歌》中抒发的感情则精妙华丽,却又蕴含着悲伤之情;《招魂》则抒发了光耀华艳的深华之情;《远游》蕴藉着奇异的惠巧之情。

  2、《楚辞》的描写特征

  2.1、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

  《楚辞》多描绘之语,用词华丽,和《诗经》语言质朴无华的特点形成强烈的'反差。《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甚多,譬如《橘颂》中的“杂糅”、“抟”、“精色内白”等,再如《离骚》中的“幽昧”、“险隘”、“零落”、“邈邈”、“翼翼”、“岌岌”、“溷浊”、“昡曜”等词。这些华丽的形状之语不但能将事物之真实状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能烘托出一种典雅的气氛,尽显《楚辞》之超凡脱俗。

  《楚辞》中不仅有诸多华丽的描绘之语,文言虚词也较多,虚词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有语法动能的词汇,这类词汇在《楚辞》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譬如《离骚》一文句句蕴含虚词,并且虚词让《离骚》蕴藉着散文的诗情画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楚辞》中主要的虚词有“以”、“夫”、“之”、“与”、“而”、“此”、“其”等七个,这些虚词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一般都被安置在句子中倒数第三个位置。此外《离骚》中虚词的运用皆是屈原有意而为之,而这种有意识的安排虚词让《楚辞》的句式富于变化,增加了散文的气息,减少了诗歌的凝练性。

  2.2、气势磅礴的长句与浓郁地域特色的方言

  在上文中已阐述《楚辞》在句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形成了以为五言或六言为主的长句。但就六字长句而言,尾字为“兮”的六字句并不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它与后一句合起来才能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譬如《离骚》中的“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两句话,就必须把“昔三后之纯粹兮”、“杂申椒与菌桂兮”分别与“固众芳之所在”、“岂维纫夫蕙茞”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即这四个短句形成了一个意思完备的大长句,而这种长句则彰显了《楚辞》的气势磅礴。

  在语言上《楚辞》通过楚国方言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曾指出:“诗歌中抒方言之最当属战国屈子”,并且易祖洛先生进一步指出屈原正是因为才高八斗,满怀报国之志,却遭奸人陷害,被楚王贬谪边地,为抒发其愤懑之情,表现对楚国前途的忧虑,故采用方言撰之。譬如龍、搴、頩、壇、泭、燠、欸、封豨、臑胹皆是《楚辞》中较为典型的楚国方言。此类方言在《楚辞》中的广泛运用不失为一种创新,同时更令《楚辞》充满独特地域风情。

  2.3、华丽新奇的用词

  《楚辞》中多描绘之语,故用词华丽新奇,往往能营造神妙奇特之意境。《楚辞》中有灵古神奇的千年美玉,飘渺奇幻的仙池、充满山珍海味的酒宴。屈子对此运用了诸多华丽词语来描绘,尽显高雅之感。此外在《离骚》一文中还描绘了众多奇花异草,譬如木兰、辟芷、申椒、杜衡、兰芷等。通过对这些绮丽花草的描绘展现了充满奇幻色彩、美丽如画的楚地风貌,同时也表现了屈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获得了情景交融之意境。纵观《楚辞》正是通过华丽新奇的用词给读者形成了高贵典雅之感,从而奠定了其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