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2篇(第3页)

本文共计295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目前,一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中认识。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千万不能“重术轻人”。

  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示范,情感育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学生的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受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

  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教师要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这就要求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来汲水。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具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人民教育德为先,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发展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要向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学生、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