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享受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本文共计29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享受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反思

浅谈享受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内容我曾经教过几次,但每次教学后的收 获都不一样的,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简单的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第一次实践:

  一、基本训练

  1、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0; 3和11; 12和36; 13和52; 2、4和9; 4、12和24

  2、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 和

  说说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大小的理由。

  3、出示: 和 你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区别)

  二、新授

  1、提问:既然不能直接比较,你能想办法对这两个数进行比较吗?

  2、学生尝试练习。

  3、 反馈:

  第一种:化成同分母。

  第二种:化成同分子

  还有别的方法吗?

  第三种:化成小数(学生只说出这三种)

  思考:这几种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最可取?为什么?请举例。

  4、 请看书本上为我们推荐了哪一种?

  自学课本:

  (1)为什么书本上说“通常”要先通分?

  (2)书写的格式是怎样的?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准备提问?

  5、 尝试练习:试一试

  反馈:三个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

  ……

  思考:

  这是一篇我曾经认为比较优秀的教案,我能按这个教案顺利地进行教学,但通过近期不断的学习和反思,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实,以及自己教育实践的不断更新,想到了几个问题:(1)基本练习第1小题为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对于这类的复习题的出现,学生容易想到要解决今天新课的知识就要用到这些知识,那么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有限制学生思维的作用呢?(2)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完全是在教师的课堂设计之中,这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吗?(3)既然问学生这几种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最可取?为什么?还有必要请学生看书本上为我们推荐了哪一种方法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名发现者和探索者,是不需要别人指点和暗示的。我也觉得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教师经常给学生推荐书本上的方法,学生就不敢“胡思乱想”了。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上面的想法,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实践。

  第二次实践:

  这次教学是开门见山就请学生比较 和 的大小,以避免铺垫部分的干扰,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

  片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请比较 和 的大小

  生:尝试练习。

  师:请学生汇报比较的过程。

  生1: 大,因为4÷3大于5÷4。(一部分学生犹豫)

  生2:不对, =0.75, =0.8,应该 <

  师:还有别的'方法说明这两个数的大小吗?

  生3:画图表示,画两个单位“1”,用阴影部分表示 与 。(学生上台画图,并解释)

  生4:分母翻倍法,使分母变成相同,比较分子。(就是通分母的方法)

  师:还有吗?

  生:(思考着)

  生5:分子翻倍法,使分子变成相同,比较分母。(就是通分子的方法)

  师:有时可以把一个数看成相加或相减得到的。

  生6:(迅速反映)1- <1- ,同一个数减去不同的数,减去的数越大,剩下的越小。

  生7:不知我的方法对不对,用一个数去乘这两个分数,得到的结果大的,这个分数比较大。

  师:这个数应该是怎样的数,请你举例说明。

  生7:20× =20÷4×3=15,20× =20÷5×4=16,所以 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