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第3页)
本文共计59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大学毕业生步人社会后多长时间能达到良好适应的问题上,被调查者显示出一定的差异。认为①一年时间的l31人,占29.6%。②两年时间的123人,占27.8%。③三年以上时间的78人,占17.6%。④一年半时间的68人,占15.3%。⑤半年时间的43人,占9.7%。认为适应周期在两年以上的占45.4%,两年以下的占54.6%。但在前面工作适应中,比较顺手和得心应手的只占53.8%,并且毕业三年以上的占绝大多数,因此,达到一般适应多数人需一年的时问,达到良好适应一部分人需两年的时间,一部分需三年以上的时间。
在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方面,认为①很好和比较好的252人,占56.9%。②一般情况153人,占34.5%。③很差和比较差的38人,占8.6%。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因为经过四、五年的学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比较强,但表现一般的也为数不少,差的毕竟是少数。当然,要全面了解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状况,仅仅根据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评判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评判,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
三、思考与建议
归纳以上调查,可以看到,影响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大学毕业生本身的素质,二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如果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很高,不管社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们都能迅速适应,如果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很低,那么他们即使水平一般也能很快适应。研究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的各项素质中道德品质最好,他们有比较合理的价值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为他们顺利适应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在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中,人际关系适应最好,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和朋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关系很好,但素质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高分率为59.4%,低分率为16.9%;合作性比较差,高分率为30.2%,低分率为53.7%。为什么会出现素质不高适应良好这种矛盾现象呢?这可能由几种因素造成:一是他们毕业后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较为宽松,工作独立性强,不大需要同别人竞争和合作。二是主观上被调查者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评价过低。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最差的方面是工作适应,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有比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但是,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比较顺手和得心应手的才刚刚过半,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也只有64.6%。他们感到工作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知识不够用44.2%,能力不足17.4%,合计为61.6%。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业务素质还不算高,他们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这从素质调查中也可得到证明。因此,大学毕业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边工作边学习,继续进行社会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管大学毕业生有比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但他们的社会生活适应一般。他们对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刚过半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他们都感到适应一般。这一方面与他们本身的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受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大学毕业生要不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状况都表现出一般化的特点并存在着不平衡性,他们的主要不足和弱点是业务素质偏低、工作适应较差。因此,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主要任务是在职进修,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校大学生应注意及时了解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各种信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尽快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