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54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淡化主品牌的内涵。如果主品牌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过大,必然会淡化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娃哈哈品牌最初是儿童营养液的代表,随着娃哈哈一步步延伸到纯净水、可乐、八宝粥,娃哈哈是儿童饮品的品牌形象已淡化了许多,以至于其想重拾儿童市场―进军童装时,并不是很成功,原因当然很多,但跟其品牌的初始形象已淡化有莫大关系。
(三)使消费者造成心理冲突。品牌如若延伸到一个与主品牌对应下的原产品相对立或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的产品或行业上,就会对消费者造成心理冲突。例如,娃哈哈进军酒业,由于娃哈哈在纯净水市场有很高的知名度,易给消费者造成“娃哈哈造的酒会不会掺水?”的心理冲突,娃哈哈意识到这点,赶紧抽身退去。而三九集团是靠“胃泰”出名,现在其做三九冰啤,也会让消费者感到冲突,毕竟多喝酒会伤胃,但三九又卖胃药,它会不会故意多卖酒“伤胃”,让大家多买它的胃药呢?
(四)延伸新品抢去原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一般而言,每一品牌都会对应着原产品,正是原产品的巨大成功才撑起品牌。但往往品牌延伸后,新品会抢去原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产品线延伸这一延伸类型上。例如,家庭大号装的洗衣粉,因量大实惠引来许多家庭主妇的购买,相应地这些主妇就会减少对小包装的购买。这样的情况在现时的市场环境中已司空见惯,许多经理人也常以这样的理由“你不推出大号装,竞争对手的这种包装就会将自己的顾客抢去,与其让别人抢,倒不如自己推出这种型号的产品去抢回,到底还是在自己手中”来安慰自己。
(五)跷跷板效应。与上种情况不同的是,品牌若延伸到另一个类别的产品时,会发生新品销量上去了,原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却被竞争对手占领了,就像跷跷板一样,一边翘起,一边就落下。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主品牌地位尚未牢靠,便轻易延伸到别的行业的企业。当然,一些实力强大的品牌由于在延伸时注意力太过集中于新品,忽视了竞争对手对原品牌产品的进攻,也丢过失地,不过他们相对那些实力弱的更易收复失地。
因此,品牌延伸策略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应用好可能成功,但也可能伤害自身。那么,如何使用这种策略,才能增加它的成功系数呢?
四、品牌延伸策略
(一)以强势品牌母品牌为基础。强势品牌的强势,一方面表现为品牌具有很高或较高的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忠诚度和积极丰富的品牌联想;另一方面表现为由品牌产生的光环效应和较强的影响力所产生的品牌扩展性。当强势品牌这两方面有效结合,品牌就具有了延伸价值和延伸力量,同时也具有了资本效能。所以,仅就品牌延伸而论,强势品牌是品牌延伸成功的基础。只有强势品牌才有可能进行延伸,如果一个品牌本身就没有知名度,大家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延伸呢。同时,如果一个品牌虽然有知名度,大家都知道它,但是对它的评价是负面的,那也不能用来进行延伸。
(二)保证母品牌和子品牌之间的相似性。品牌延伸成功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势及其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品牌强势被延伸产品可否利用和利用程度。除人的因素对强势利用的影响外,被延伸产品对品牌强势的可否利用和利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牌与被延伸产品的相似性。
进行品牌延伸应保持与原有产品的相似性,不能盲目进行。首先应考虑品牌的核心价值与个性(价值性)。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企业具有的某种鲜明的、在一定程度不可替代的能力。它根植于企业文化、表现于外部界面,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专利,也可以是无形的创新机制;可以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也可以是完美的营销服务,甚至是企业崇尚的一种经营理念。一个成功的品牌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与个性,若一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
品牌延伸
哈金森和柯金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
1、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词语、标志、符合、设计,或者是所有这些的组合,他们代表一个或一组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综上可知,品牌是指买方及其相关群体对于某种标志所代表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的认识和印象,这种认识和印象会从总体上直接地、长期地影响买方对于相应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