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班组质量管理实现零缺陷的方法

本文共计32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班组质量管理实现零缺陷的方法

  班组质量管理如何实现零缺陷?主要目的是让班组成员抛弃“缺点难免论”,这样才能以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为指导,要求班组各部门的班组成员本着精细化的理念,从一开始就要严肃认真地将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做得准确无误。

  但是,要想达到准确无误必须得遵循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质量即符合要求

  班组成员在完成产品的时候必须按照产品质量的标准走,因为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观或含糊的“好、不错”等描述。

  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因为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当将不合格的产品挑选出来时,说明缺陷已经产生了,而预防是可以在制造产品的同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继而消除这些不符合产品质量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不仅可以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原则三:在产品质量面前必须追求“零缺陷”,而不是所谓的“差不多就好”

  有些班组在质量上经常存在着“差不多就好”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在某些时候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或者是每次都满足大部分要求就行了。但是正因为这“差不多好”才让他们的班组产品永远也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每次质量上做到“零缺陷”,而且要在任何时候都能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因此,如果我们要让产品具有质量,那就决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避免错误的发生,这样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了。“零缺陷”最重要的工作标准意义就是: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原则四:产品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

  所说的指数是指把产品不合格的项用坏消息来代替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些坏消息给软化掉,企业的管理者永远也不会采取行动来整治。而如果我们将这些不合格的产品项目的货币价格给展示出来,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我们制造出来的那些不合格的产品就是产生的额外费用。这是一种浪费,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作为班组长,在了解了上面四原则后就应开始对班组成员进行实践。但是中国的许多班组成员对零缺陷质量的意识比较淡薄,它们只知道按照老板的要求做出产品来,却在产品质量上不能保证。因此,作为班组长在实践的前提,我们首先应让班组成员树立零缺陷质量的意识。在这方面我们就应该像日本人去学习:

  案例:中日对比,你小子晚上给我小心点

  在中国的一家生产班组中,有一次,由于客户催货比较紧,因此班组长要求班组成员赶紧加工,以便尽快将这批货物运到客户手上,在产品生产出来后,质检员就开始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在某工序上质检员发现这道工序的产品不合格,因此要求班组成员返工。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位班组成员板着脸,用手指着质检员道:“你小子晚上给我小心点。”

  在日本,有一次质检员发现某个班组成员所负责的一道工序中出现问题,他并没说什么,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卡片,然后将在哪道工序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修补等详细情况都写在了卡片上,在检验完毕出来时,质检员将这张黄色卡片递给了负责这道工序的班组成员。这位班组成员看了在卡片上写的内容后,对着质检员的背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说道“谢谢您帮我指出了我在产品质量上的问题,我一定按着您的意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改进。”

  案例分析:

  同样是一件事,中国的班组成员:“你小子晚上给我小心点。”日本班组成员:“谢谢”。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这只能说明一点,即中国的班组成员在质量上意识太弱。我们要知道,质量就是班组的生命线,它是让班组在市场上站住脚的有利武器,是征服顾客的法宝。如果班组成员没能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就不可能做出良好质量的产品。作为班组长,我们必须让班组成员意识到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班组成员对质量的关注,提高班组成员对质量的意识。那我们班组长应该怎样提高班组成员质量意识呢?具体如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