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的小故事(精选25篇)(第3页)
本文共计47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工人动了番脑筋,终于完成了任务。他是如何做的呢?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8
考试刚过,甲、乙、丙、丁四个人预测谁的成绩最好。
甲说:“丙的分数最高。”
乙说:“甲的分数最高。”
丙说:“我的分数肯定不是最高。”
丁说:“得最高分的不是我。”
等老师改完试卷,一看成绩,甲乙丙丁四人得分各不相同。至于其中谁得分最多,四个人异口同声,都说:“我们只有一个人猜对了。”
究竟谁的成绩最好呢?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19
一天清晨,我、妈妈、爸爸都起床了,只有妹妹还没起床。
我们吃完饭,可是,妹妹还没起床。
所以,我们决定先去超市。
然后我们来到超市,超市里真热闹啊!我们买了雪糕、面包。
一个面包2元,我们买了4个,一共是2×4=8元;雪糕一个3元,我们买了6个,雪糕花了3×6=18元。
一共花了8+18=26元。
妈妈给了收银员阿姨50元,找回了24元,我们就回家了。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0
今天,天气很晴朗。
妹妹问道:“咱们干点什么呢?”我说:“咱们可以把糖果拿出来,然后分开。
我们说干就干,拿出20块糖,妹妹说:“咱们一人一个。”我说:“不用,因为10×2=20,所以我们每人10个。”
我们把糖果分开了,装进了不同的盒子里。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1
今天,天很火热。
妈妈说:“你们一个人写一篇数学故事吧?”我说:“好!”妹妹也说:“好!”妈妈又说:“你们一人看一集电视,看谁写得好。”
我看的是《巴啦啦小魔仙》,妹妹也是。
每集10分钟、600秒。
妈妈说:“2集多长时间?”我说:“10+10=20分钟,1200秒。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2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3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4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25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 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 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