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论文(精选5篇)(第10页)
43 次下载 11 页 1853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家庭是青少年早期生活及教育打基础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结构、父母教育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少年深刻的影响。此外,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安排要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与正确的心理辅导。社会上要增加经过专门训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他们与家长、学校里的教师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全方面配合,共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4、提倡健康的活动和训练。
从社会角度来看,除了成立一些提供心理辅导机构以外,还应该大力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动与训练,让青少年通过参加活动和训练,增强其克服困难的意识,同时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机构。
应继续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检查作用。
总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及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阶段,心灵上的滋补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为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社会需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进行施教,调整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引导青少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70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张瑜;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教育(行政);2011年03期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论文 篇5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 15 到 18 岁间, 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 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