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论文(第2页)

7 次下载 2 页 301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构建一个模糊模型对电力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这种技术的应用特点具有简单性、易操作性,在许多家用电气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例如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电饭煲、电风扇以及电磁炉等等,这些电器的运行过程都是一种模糊控制技术的体现,所以就实用方面来说,模糊控制技术是一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技术。而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复杂,其中包含着许多变量问题,动态信息具有极高的模糊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就可以针对不具备精确性的系统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使电力系统能够模仿人类的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模糊信息进行推测,使其能够转化成可靠的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3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专家系统控制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电力行业的专家知识和推测方式进行融合运用,以此实现电力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有效寻求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是将专家知识转化成数字化信息,使其能够成为计算机程序的分析依据,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专家系统就可以利用专家知识对运行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从而有效确定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在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应用条件下,能够有效识别电力系统的警报信息,并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采取控制恢复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还可以针对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进行数据分析,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4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应用

  线性最优控制是我国现代化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就目前来看,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良好的运用,有些电力企业通过最优励磁控制技术和电力机组的协调运用,使电力系统的动态品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强化了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同时,在线性最优控制技术的持续发展下,对于制动电阻和制动时间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虽然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绩,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有着一定要求,否则很难发挥最大优势和作用,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线性最优控制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合理方式有效应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和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从而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师君.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48-49.

  [2]刘青松.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53.

  [3]陈金.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19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