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8世纪启蒙时代被称为“理性的时代”。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就是在张扬人自己。启蒙文学肯定人的理智的同时又肯定人的天然情感的合理性,这种肯定理性力量的文学也就是肯定人的力量,张扬理性也即张扬人的个性,表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人与上帝、人与王权、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新理解。
五.浪漫主义文学与人的情感
资本主义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打碎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我观念得到了强化,人的命运也得到了重大变化。这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艺术的方式描绘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崇尚“自然”,表达的主要是人对自然纯真的人性的崇尚,对被理性与文明压制下的'人的自然情感与欲望的追寻。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展现的是渴望自由、热情奔放,张扬“自我”,个性主义的“人”的形象。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通过狂野的人性、狂放的原欲之爱与宗教的尖锐冲突,显示了潜藏于人们心底的不可抗拒的人性之爱的美,说明了自然人性原本就是美的。总之,浪漫主义文学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丰富而纤弱的情感世界,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文明束缚的强烈的个性主义愿望,使欧美文学中“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体意识。
六.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的异化主题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进行创作,形成了普遍遵循的“真实”、“写实”原则,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的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从而改变了欧美文学“人”的观念。
19世纪自然主义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强烈影响,其代表作家左拉接受了达尔文的思想,形成了对人与世界的新认识,传统理性主义的“人”在他头脑中一大半被“生物的人”所取代。这种人文观念突破了理性主义的规范,使文学对人的描写扩大到了生理性区域,表现了非理性、非道德化倾向,和后来弗洛伊德及荣格的心理学说是相关的。
著名的现代主义大师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所描写的布鲁姆史蒂芬等都是这类典型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受人歧视尽管他们努力寻求自己的归宿但终究像水上的浮萍缺少归宿感总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深刻揭示了人的异化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