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第3页)

10 次下载 4 页 483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既是1种方法技术,也是1种新的科研理念。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在反思“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特别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在农村高中选修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开展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1步发现和解决有效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修正选课、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关做法,为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可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课改的成功增加保障。

  6、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农村高中“语言文字选修”序列的选修情况作调查,包括学生、学校、教师3方的调查意见。然后梳理归纳结论,再针对现行选、教、学的弊端,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新的实施语言文字选修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然后形成研究成果,比如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料的修订,论文,调查报告等。

  7、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3月—20xx年7/8月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预期成果: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及实证

  预期成果: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3、结题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8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1线教师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

  8、课题组人员

  1、徐德斌:海安县孙庄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教育硕士。

  2、许维龙:海安县孙庄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与研究经验均非常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

  3、胡锦珠:海安县孙庄中学语文教师,海安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多是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甚至直接关于教材的,具体如:

  (1)《“娥”与“蛾”》(《语文报》)

  (2)《“省”字探疑》(《读写月报》)

  (3)《文言传记常用字类说》(《读写月报》

  (4)《数词在运用中的5种常见错误》(《语文教学与研究》)

  (5)《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几处商榷》(教育部继教网)

  (6)《从语言连贯性看“惟其所愿”译文》

  (7)《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献疑》(教育部继教网)

  (8)《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指瑕》(教育部继教网)

  (9)《苏教版选修教材〈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失范——兼议苏教版教材应加强的工作》(教育部继教网)

  (10)《“潇洒”探究》(《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11)《“初程”是“开头的1段路程”吗?》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面向城区学校,更应面向广大农村学校。我们不能不承认,城区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学习习惯、文化视野(见识)等方面优于农村学生,迫切需要“有效实施”的,是农村学生。只在城区开花结果的新课改不是完整的新课改。甚至可以说,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1定意义上,决定于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有序推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1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