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外国文学研究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5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在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中会出现节译和改译问题,因为东方和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翻译也必然会出现差异化,导致很多翻译家都选择进行节译和改译,会将很多文学典故和例子进行删除,这样就会采取“取诸本国文学以代之”的做法,最主要是做到“意思对”。原著中的典型例子会翻译承中文,也因为国人对于西方学术知之甚少,所以会根据本国材料进行翻译。
3.新文学杂志和相关的出版社都对于文学创作进行一定研究工作,翻译出版西方的文艺理论,纵观民国时期新文学流派作家,可以对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进行一定联系,可以很好发挥自身优势,《社会的文学批判》《文学进化论》《文学之近代研究》和《小说月报》等不断连载欧美文学翻译作品。
4.中国现代出版业主要分为商业和人文两端,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不断在商业和人文,阅读和接受西方文论与翻译中成长,并不是新文学那样具有明显的利益制衡方式,新文学的小说和诗歌都是不断借鉴欧美文学理论思想发展,文学生产和写作本身就存在一定文学话语规则,理论上是形而上存在性,也很难吸引大众进行阅读,最终导致文学消费出现一定层次问题。
结论:
众多专业从事翻译的杂志社和出版社都相互结盟,比如进行系统西方文学理论翻译工作的人士和进行日语翻译的文学理论著作学者,都凭借一定媒介,翻译了很多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后来还专门成立了商务印刷书馆,专门进行外文翻译工作,不仅翻译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还翻译很多西方文学理论著作,通过外语背景和留学经历,这个优势不断发展了欧美文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使得西方文艺理论不断得到发展。
作者:张艳龙 计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