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创新论文(精选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50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素材重新组合,使之产生出新事物、新思想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两部分。因此,开发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发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优良的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条件与保证。

  二、师生间交往与医学创新教育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交往有激励作用,可使学生感觉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对学生的创造性有推动作用。在校园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时时刻刻都发生着人际关系交往,而人际关系的优劣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建立在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交流、情感交流即道德风尚和个性的交流,这种交流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突破了课时限制,超出了课堂范围,活跃并丰富了校园文化。如有人调查了数百名富有创新的心理学家和化学家,他们都认为对自己创新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言传身教”、“在课外经常和学生在一起”、“热情”、“师生平等”、“妙趣横生随机应变的演讲”等,这样的师生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的组织形式,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医学院校课堂教学大多处于一种静态的交流背景中,因此,课堂中学生之间无法交流,更谈不上互相激励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作为师生交流,复习旧课,讨论上次课的复习题;讲授占四分之二略多;另四分之一时间给学生自习,可以互相讨论。这样增加了交流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幽默的语言、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把本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充实于教学,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拓展联想,活跃思维,提高反应能力及理解能力。

  三、同学间交往与医学创新教育的关系

  青年学生精力充沛、身心活跃、富有朝气与创造力,对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同学间交往密切,并能有利于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发展兴趣爱好,创造出生动活泼,热情洋溢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能满足学生精神情感的需求,能使学生陶醉其中,疏导过剩的情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现代研究认为,当人专心学习时间过长,大脑皮质持续的兴奋会逐渐减弱而影响学习,适当参加课外文化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产生新的兴奋灶,紧张学习的兴奋灶得到休息,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据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获得者R..W.斯佩里博士对“脑裂人”的研究,证明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具有高度专门化,左半球与抽象思维及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与形象思维和空间结构有关,具有音乐、绘画、整体空间鉴别能力。大脑的左、右半球受一个叫“胼胝体”的神经纤维板联络,因此学生在参加课外文娱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充分的审美愉悦,使高度兴奋的形象思维,通过胼胝体传到专主抽象思维的左半球,从而能提高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现代校园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如举办艺术节、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寝室文化、书法美术、访问老年公寓、做好人好事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说教生动化,起到寓教于乐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参加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之间找到了展示、表现和发展自我的平台,在组织团队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公益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社会责任感。所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会使学生创新能力更加活跃与流畅。

  四、美育与医学创新教育的关系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对美育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就是通过教育者的立美活动,来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审美学习和立美发展。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美育也就是培养人的“完满人性”并成为“完整的人”的一种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便是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素质优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