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正文

物流管理效益及其改进策略(第2页)

7 次下载 3 页 483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物资仓储环节。第一,重视库房硬件建设,确保仓储物资安全。通过统一标准,对可能对库存物资造成毁损的库房状况进行维护。第二,建立统一、规范的库存保管制度,强化保管员存货盘点工作,有效避免库存物资遗失、被盗、毁损带来的损失。第三,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专人负责数据分析,实时关注各项物资的存有量。对生产队伍提交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评审、平库,确保库里没有存量后方予以采购,从而避免了重复采购状况,有效降低了存货成本,大幅度降低了资金占用。第四,对长期合作供应商,针对部分生产常用并急需续物资,如被覆线等,与供应商签订代储代销协议。即物资由供应商代为存储,项目领用后再定期与供应商结算,这样既避免了缺货风险,提高了物资调配效率,又大大降低了资金占用、降低了库存成本,在项目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物资调拨环节。第一,物资调拨是将物资从仓储库房送达一线生产项目的过程。由材料车定期批量运送物资到生产队伍,确保物资及时到位。第二,生产项目车辆自行带料,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第三,采购合同签订时,部分物资价格含运送到项目一线的'运输费、装卸费,从而减少了二次配送费用。第四,不同探区之间物资需求计划,先在全公司物资数据库中进行平库,如其他探区有库存且适用,则通过邮递、车辆运输等方式进行移库,避免了重复采购现象,也进一步盘活了库存资产,避免了呆滞物资的形成。

  3.物流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物流管理各环节充分考虑存在风险,并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损失有效规避或转移。

  (1)民爆物品和油品等危险运输品由专业的、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运输公司派出车辆,必要时保安公司派出保安押运人员护送运输,从而规避安全风险。

  (2)在签订采购谈判和合同中,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相关合同条款中约定责任的划分,相关条款包括:质量保证条款,履约保证金,货物遗失责任,到货滞后补偿等条款,均描述清楚,从法律角度避免责任不清产生的经济纠纷。

  三、利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改进物流管理,提升管理效益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资管理效益不能充分体现,不同程度存在存货动态管理不足,信息系统未完全开发并应用,库存管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存货管理是物流全流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收益、风险等状况。因此存货管理不仅是生产中同时是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工具,以及科学化的物流管理理论,可进一步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1.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2.存货管理需改进的问题

  (1)尚未实现全成本核算。仓存货成本是因一段时间内储存或持有商品而导致的,与所有的平均库存量大致呈正比。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存货的持有成本应包含存货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等。在实际物流管理中,未将储存成本考虑全面,同时对于缺货成本无法直观反映。

  (2)存货动态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存货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是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标志。如果存货流动性差,存货长期积压形成无动态,如超过存货保质期、技术淘汰、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还会造成存货跌价损失。目前通过下达无动态控制指标、人工监控存货状态、采购前先平库等方式,对存货的流动性和存货质量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效抑制了新的物资沉淀形成。同时通过跨探区物资移库的方式,逐步盘活部分可用积压存货,降低了资金占用。

  (3)实际管理模式中,业务部门的存货管理与财务部门的核算存在一定脱节的现象,库存模块的数据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取得,缺少查询权限,无法直观的做到信息交互和共享。

  3.存货管理改进方式

  (1)充分利用财务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物资模块与财务模块的联系,做出更有效的分析决策。单纯的物资管理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充分应用于存货管理,力争做到全成本核算,评估最佳存货储量,避免存货存量不足造成的缺货成本和存量过多导致的无动态物资沉淀。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存货成本=存货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其中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如因缺货需要紧急采购代用材料以解决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货成本。其中订货成本与订货批次正相关,储存成本与订货批量正相关。而缺货成本与物资存量呈现反向相关。只有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合计最低时,才是最佳存货管理状态,即需要确定最优经济订货批量。对于偶尔用到的物资不需做过多物资储备,需求单位与供应单位做好沟通,提前提交计划确保物资及时到货。对常耗物资需重点进行经济订货批量分析。物资缺货成本可以宽泛的理解为项目因物资不到位引发的误工成本。采购成本除直接材料、运输成本外,还应考虑组织人员、提前准备、招标文件编写、合同文本签订等工作及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因素。储存成本除保管过程发生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充分考虑物资储备过多造成的存货积压、毁损成本。只有将以上各项成本考虑充分后,结合项目施工要求进行分析,才能够做出更加充分、准确的采购规模和储备计划。因此,建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经济批量分析无法实现且不具有可行性。最优订货批量的确定除运用财务管理计算公式外,更需要依托业务人员的经验、历史数据的参考。我们能够借鉴的是管理理念,是基于成本最低化原则而引发的库存管理模式的思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