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中医学的发展思维方式论文(第3页)

28 次下载 4 页 495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但正是这些漫不经心的融合交织,产生了哲学上的重大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理论的诞生推进了临床的发展,而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创新都是在同哲学思想的整合中带动的。

  中医学的生物医学属性是在天人合一观念、整体辨证理念、自然中和思想、自稳自律和机转规律、混沌思维、意象思维的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结合了对人体病理生理的生物学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种思维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哲学思维模式基础上的。

  天人合一、整体辩证观念、意象思维、混沌思维……这些中国哲学思想的观点都能在中医药理论中得到体现。

  中医学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大都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如藏象理论、肾命理论、枢机理论、四气五味理论、君臣佐使理论、病因病机理论、形神理论、五运六气理论、灵龟八法理论、针灸补泻理论,以及治则治法理论、预防养生理论等,难怪乎先人径直把《黄帝内经》当作先秦哲学著作1。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还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几乎所有中医理论的根源。

  也就是说,在哲学中,我们总能够在后者身上觅到前者的影子,而在中医理论的每一次突破中,我们也总能寻到一脉相承的东西。

  这实际上就是中医学发展的轨迹。

  二中医思维方式特点

  1.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

  情感思维是在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

  在思维的过程方面,情感思维并不具有逻辑思维那样明确的思维规则、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的结果方面也不具有逻辑思维那样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可传达性,而是体悟式的、隐晦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在情感思维中,主体与客体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

  主体从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出发,将自己的体验、情感不自觉地赋予并加在客体上。

  由于中医理论形成初期所在的社会环境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和文明,先人所感知到的现象、形式也就是事物的全部。

  “由于现象或形式就是事物的全部,任何符号、标记与那一实在的事物相等同”,所以“任何画像、任何再现都是与其原型的本性、属性、生命‘互渗’。……由于原型和肖像之间的神秘结合,由于那种用互渗来表现的结合,肖像就是原型。”2?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生产力并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古人通过自身与环境间的沟通体悟,产生了粗疏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并将此推演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朴素的阴阳五行哲学将古人的生活环境归纳为几个方面,同时古人将对自身的认识与朴素的哲学相结合,如在掌握了简单知识的基础上,将脏腑器官、季节气候、昼夜晨昏、时间方位等与五行相对应,从而出现五脏六腑、五时、五方、五运六气等等。

  这类知识具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特点,如果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中医药理论中的相当部分内容都会给人晦涩、神秘甚至难以理解的感觉。

  2.中医思维方式体现经验思维的总结?

  经验思维始于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并在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等一切人类的活动中仍然起着别的思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人的生活是不断从“历史”出发而前行的,而“经验思维”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坚强的经验事实参照,从而为人建构、规划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经验保证,使得人类每前进一步的生活都与历史具有可感的联系性。

  但是,由于经验思维依赖于经验知识,以经验知识为基础,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验知识本身的特点的限制。

  所以,经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馈思维,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古代医家对人体生理、病理、中药性味、诊疗方法的认识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

  与现代医学的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道路截然不同,中医先人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验的条件,所有诊疗经验均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取得了相当宝贵的临床资料,其中不乏经典,沿用千年而历久弥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