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育作业成本法(第2页)
本文共计40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作业成本法核算某高校教育成本本文以广州市某综合性大学为例,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该校教育成本。
(一)确定约当系数及约当数
因为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学习的复杂程度和学习的深入程度不同,各个学生所耗费的资源也不同,引入约当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按照目前财政拨款常用的方式,学生按照本科生约当系数为1、硕士生和博士生约当系数分别为2和3计算;教师按照讲师及以下职称约当系数为1,副高和正高约当系数分别为2和3计算。2013年该校学生数为28113人,其中本科生25500人、硕士研究生2540人、博士研究生73人,即约当学生人数=25500+2540×2+73×3=30799(人);教师总人数1342人,其中中级人员及以下人员337人,副高级人员520人,正高级人员273人,即约当教师人数=337+520×2+273×3=2192(人);教学辅导员55人,教学管理人员196人,学生管理人员188人,行政人员948人。学校2012—2013年度总课时量为963500课时,其中本科生805000课时,硕士研究生200020课时,博士研究生58480课时,约当课时=805000+200020×2+58480×3=1380480。
(二)确定高校耗费资源金额
在确定高校资源之前首先需要按照前文提到的资源归集办法,剔除与高校教育成本无关的资源耗费;然后进行调整,得到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具体见表4。表4中的教育支出费用都是根据该校的明细支出表调整而来的,可以看出该校的其他工资所占人员经费比重较大,这是由于该校对人员经费的定义不同所造成的,但是不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根据2014年《高度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高校必须虚提折旧。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更好地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本文假设房屋建筑物使用年限为30年,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一般设备使用年限为20年,固定资产不设残值率。该校的具体计提方式见表5。传统的做法认为高校的科研成本不应计入高校的教育成本,但是高校的部分科研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将高校的部分科研成本考虑到高校教育成本中,具体做法见表6。该校科研经费总额=981.3+766.7+214.5=1952.5(万元),其中计入高校教育成本的部分参照李淑霞(2005)的做法将科研经费按照30%比例计入到高校的教育成本,因此该校科研经费应划入教育成本的部分=1952.5×30%=588.75(万元)。
(三)依据资源动因将费用分配至作业中心
1.直接计入相关作业中心按比例分摊后的科研费用588.75万元可以直接计入科研管理作业中心,固定资产折旧12755.32万元可以直接固定资产折旧作业中心。修缮费直接计入资源管理作业中心。2.其他费用依据资源动因分配至各作业中心将资源动因分配至作业中心,首先需要明确作业中心消耗哪些资源,做到谁消耗谁承担的原则,该校的资源分配具体见表7。
(四)作业动因将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至各学院
由于各个学院分配方法相同,本文以教育学院为例,将费用分配到该学院。2012—2013学年该学校教育学院本科生962人,硕士215人,按照约当比例该学院约当学生人数=962+2×215=1392(人)。除此之外该学院总课时为100050,其中本科生88320课时,硕士11730课时,同样对该学校采取约当课时=88320+11730×2=111780。计算学院生均教育成本,将作业中心的成本费用分配至各学院时按照作业动因进行分配,本文中主要作业动因有实际课时、约当课时、约当学生人数和实际学生使用人数。首先计算出作业动因分配率,作业动因分配率=某作业中心消耗的该资源/各作业中心消耗该作业动因的总量;然后依据作业动因分配率算出教育学院该作业中心所耗费的资源,教育学院该作业中心应归集的某项资源=该作业中心耗用的该项资源的作业动因量×资源动因分配率;最后将教育学院各个作业中心所耗费的资源求和,得到教育学院生均教育成本,该校教育学院共花费教育成本3801.375万元,进一步核算教育学院人均生均教育成本=38013750/1392=27308.7(元)。教育学院各作业中心所耗费资源情况详见表8。
五、结语
以上按照30%的比例将科研成本计入高校教育成本,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某高校教育学院的教育成本进行了全面核算,计算出该学院2012—2013学年度生均成本为27308.7元/人。类似的,不难计算其他学院学年度生均成本,从而得知全校学年度的生均成本。考虑到该校教育学院本科生学费和住宿费合计为5780元/生·学年,可见学院实际培养成本与学费和住宿费合计之间差额相当大,反映学校学费补偿机制以及财政加大教育投入的必要性。利用这些结果,学校就可以发现各个学院所消耗的资源情况,改善资源效率低的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与其他高校及其相关专业进行生均成本比较研究,分析差别原因,提出降低生均成本的目标措施。物价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生均成本及其变化修订学生学费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可以参考这些结果规范和修订生均教育拨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