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38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建筑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分布和多种的专业分类,应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人才对事业的成就感。
(4)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人是生产资料诸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员工的积极性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来刺激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要根据考核评价提供的信息,作为员工培训、薪酬分配和提拔的依据,奖惩并举,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3.建立现代化施工企业组织结构
(1)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弊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施工企业是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一般设企业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甚至更多层级。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弊端:①管理层次多,要使用较多的管理人员,管理费用大;②职能分工过细,横向沟通协调困难,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现象;③各级容易出现对工作的推诿,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④不利于人才的全面成长等。
(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原则。①要坚持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市场开拓,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②要坚持精简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职能划分不宜过细,避免职能重叠;③要坚持效率的原则,各层级信息传递要顺畅,工作沟通协调要便利,决策快捷,执行有力,监管到位,节省管理费用。
(3)撤销分公司建制,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企业总部管理职能划分不能太细,要把同类业务和相近业务归为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减少职能部门,避免职能交叉。撤销分公司建制后,要大力加强项目部的建设和监督,培养更多具有项目管理经验、懂技术、敢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 管理制度的创新
(1)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合同管理流程。为使各级合同管理人员能共享合同管理信息资源,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流程,明确合同管理的每一个阶段、每一环节、各级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业务流程。从合同谈判、评审、签订到工程开工、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施工进度控制、重大索赔、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合同纠纷处理等重要环节要明确谁是经办人,谁是主管人,规定以上重要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有句家训: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在项目启动前必须对工程的预算收入和费用支出进行预测,并分解到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对于跨年度的工程项目,还要分解到年度,并进行年度结算。每年年初,企业要测算全年收入,根据量入而出的原则作好费用开支计划,年终要对全年收支情况进行决算。要用预算制度约束开支,用制度来避免盲目开支,杜绝浪费。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的进出均通过企业结算中心办理,资金的使用按制度规定的程序报批,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监控,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活闲置资产。为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闲置,施工企业要按国家会计法律制度规定,建立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建立独立台账进行管理,每一会计年度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如果发现有闲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盘活,能用则用,能租则租,能卖则卖,避免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自然损耗和丢失。已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按程序及时作报废处理。
(4)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品牌形象的载体,也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的重点应放到项目管理上。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完善项目部经济责任制是搞好项目管理的关键,而加强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项目部运作的控制和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是搞好项目管理的保证。项目管理应改变国有企业以生产为龙头的弊病,而改为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实现效益为目标,实现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