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心理护理的论文(第3页)

26 次下载 7 页 1068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心理护理的理解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一致认为心理护理是指护士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一种相互关系,二者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患者积极适应,主动配合治疗的策略和过程。它是护理常规工作之一,在严重疾病或伤害时,护士为患者提供的直接帮助和持续支持,要求护士在为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要求护士深入接触病人,主动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只有掌握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才能很好地在整体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心理护理是实施临床护理前提与关键

  病程中,心理护理的基本任务在于观察病人的情况和需要内容,不同科室的病人,病人的不同阶段,其需求也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应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使临床护理顺利进行。

  2.1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

  儿科中的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都还不健全。整体护理中,就需要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心理表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也要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护理。高平市人民医院周晓琴对468例患儿,年龄均在14岁以下,包括小儿肾病综合症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他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过程中均恰当的实施了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语言沟通技巧、掌握患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等等,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准确观察患儿的心理特点,不断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要求,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完善儿科的整体护理水平。

  2.2心理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

  外科手术操作较多,风险性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许多人面对手术,总存在不安,恐惧的心理;手术后,患者又由于手术的刺激、出血、疼痛而精神高度紧张。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解放军第89医院骨科创伤中心对2002年3月—2004年7月21例外伤性截肢患者施行心理护理,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37.8岁,截肢部位:上肢5例,下肢14例,双下肢2例。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确立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及其评价,最终得出:在治疗中对患者适时运用心理护理,其实质就是从心理、社会因素着手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康复。截肢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其功能康复训练,可缓冲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走出自身的误区,走出孤独、恐惧、焦虑不安的境地,正视疾病、无畏残疾、心情舒畅,对未来生活继续充满信心和勇气,与正常人的.生活融为—体。

  2.3心理护理在内科中的应用

  内科慢性病患者居多,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一旦明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饱受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常常有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因此,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据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医院统计分析,通过在内科病房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内科病房中,具有疑虑心理的患者从70%减少到1%—2%,具有抗药心理从35%降至5%。通过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的开导,及时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心态,把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2.4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妇产科里,患者都是女性,女性的性格特点较男性更为柔弱,顾虑心较重,对周围环境的改变、疾病的带来痛苦、周围人员的言语举止都较为敏感,入院后,患者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害怕、恐惧、忧虑、多疑,烦躁不安,多愁善感等心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上述症状,使患者早日康复。

  茌平县人民医院周四清研究表明,剖宫产术中,针对2003年1月—12月的596例剖宫产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实施了整体护理,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还将母婴的危险减小到最低,有效降低了伤残儿的出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