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本文共计26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一、引言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当前,液压技术的运用范围极广,如建筑机械、农业机械、超重机械、运输类、冶金行业、智能机械等均有运用。而且,在高端的技术领域中,如航空、核工业等,气压的传动技术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院校机械以及机电类专业中,《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在电气专业中也有运用。此课程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生产。因此,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主,侧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把理论、实践、生产融汇在一个整体中,可让理论、实践距离变得最短,也可有利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劳动力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探索

  1.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液压与气动”主要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回路以及气动技术。现行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偏重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缺失了现场的实践操作部分,加之现在的课时不断精简,教师只能采用填鸭式的说教方式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生硬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只能导致同学们昏昏欲睡或在课堂上耍弄手机而无任何学习效果。等到期末考核时,学生们的成绩也大多令人尴尬;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们在企业单位就业从业时也无优势可言。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有比较强实践力,包括适应当代企业生产及管理和服务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属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因此,以往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陶行知也说过,教学做的始终只有一件事,即是要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先来教为真教,学生可拿此来学为真实学。在折射至“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开展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让老师、学生双方均可做到教、学、做一起执行,在理念中有实践的存在,在实践中又有理论的存在,突出培养学生动手力及专业的技能。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实现高职“走出校园即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教学模式。

  (2)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

  根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知,目前从事液压与气动技术方向,其岗位主要对于液压(气动)元件检测和液压(气动)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根据此目标教学重点为液压(气动)的系统图的识别法,液压(气动)设备安装及操作,包括设备及日常的维护及故障的诊断。所以,对于现有教材内容不可精简,把重点入在培养专业技能所要的基础理论当中,除去实践联系不大过于复杂的理论推导,计算及分析内容,提升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比重。此外,引进及行业的发展联系紧密的新知识、新信息,注意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既是讲师,又是技师;不但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创建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比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实行的暑期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专业实践,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有效指导教学。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这是因为液压(气动)技术主要是以流体当成是工作介质开展通惠传达、控制,传动形式简单来说,比不上机械传动的直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先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务求使学生学懂学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