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中的非语言因素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 副语言
副语言作为非语言交流的工具之一,包括声调、语速、重音、节奏、停顿等,它有助于表达人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是人们内在气质和思想的外在表现,会影响他人对自身思维能力、人格特点、思想修养、心理状态的评价。人除了原本的声音外,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会形成一种经过修饰的声音。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声音,学会调控自己的声音。播音主持工作者尤其要在声音的控制上下功夫,塑造一个符合自己的`声音型形象。
对于声调而言,不同声调传递的信息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温和轻柔的声调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它显示友好和真诚;阴阳怪气的声调,显示古怪刁钻、冷嘲热讽;深沉缓慢的语调,显示同情和伤感;高亢颤抖的声调,显示兴奋和激动;带浓重鼻音的语调,显示傲慢和鄙视;轻忽上扬的声调,显示冷漠和不屑。主持人要掌握声调的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保持声音的浑厚和节奏,应避免:音调过高,给人以不稳重和年轻气盛的感觉;音调过低,给人以难以捉摸的印象;语速过快,让人难以深入理解,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语速过于缓慢,会显得压抑和死板;呼吸声音过大,给人粗俗的感觉;尖锐刺耳,会给人以厌恶之感;语调呆板,声音沙哑,会降低说服力和吸引力。
(四) 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正是反应了人的内心状态。生活中人人都会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可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职业色彩。主持人应采用社交性的较亲切的目光,并与副语言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来加强沟通。首先,要积极主动地注视对方,尽可能多得进行信息交流,但避免长时间盯着对方,造成对方的心理压力。其次,对方注视主持人时,主持人要积极予以回应,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至于目光接触的长短和次数,要依情况而定,遇到比较敏感的话题时,就要减少目光接触,缓和尴尬情绪。再次,目光注视时不一定要盯住对方的眼睛,可以停留在鼻尖、嘴、眉间、头部侧方,以减轻目光长时间接触的压力,形成轻松、自然的沟通气氛。这些目光沟通技巧的获得,不仅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不同的主持人,在先天或后天上的能力都有所差别。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在已有知识和固有气质的基础上,积极、刻苦地学习和锻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会有所获益。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
[2]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10月。
[3]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陈原著:《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