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语的哲学意蕴(第3页)
48 次下载 8 页 446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物质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性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揠苗助长”本来是想庄稼长得快,但因违背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揠苗助桔”。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
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统一。在成语中,有些内容反映的却是主观脱离客观的思想。这类成语有:钻冰求火;竹篮打水;救火投薪……。
三、运动观
1.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反映哲学这一意义的成语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瞬息万变……动是运动的一般形式,而静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反映的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有些成语反映的却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如:
“刻舟求剑”。剑掉在水里,人却不立刻下水找剑,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剑的地方,等船停了再找剑。这样自然是找不到剑了。船是运动的,水是运动的,掉剑的地方肯定就会变了。
2.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如:“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这种快是与人的一生或一段长时间相比较而言的。体现了时间、空间的运动。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如:“远水救不得近火”。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

发送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