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个体生命的理解的教育论文(第2页)
9 次下载 2 页 325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对教育对个人社会生命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生命才是人的终极追求。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人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也会引起社会变化,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两个文明建设必须由教育来传播。这就构成了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社会生命就在其中得以表现出来。教育社会功能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意志的体现者,肩负着按照社会要求塑造人的使命。这既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即向新的一代进行教育,传递人类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繁荣作贡献,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效果既具有现实性更具有未来性,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从而实现为社会现实与长远利益服务。当前,切实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等,都是教育对社会尽责的重要内容。新的一代正是在教育的影响下,获得知识、经验和文化,增长体力、智力和能力,提高道德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积极因素。
二是教育与人才的甄别。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因为教育促进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应的能力,使科学技术和经验变为提供给社会服务的现实生产力。受教育水平与个人相对社会的生产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根据需要来甄别具有特定生产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人也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即社会流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人才流动,必须要有一个依据。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或者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程度就自然成为获得社会承认度的一个标杆。教育在各个时期培养塑造人,但同时也筛选和甄别人才,让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
三是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人类社会的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人,人始终是教育的主体。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人称为社会性动物的人,让我们认识到人必须融合到社会当中。而教育过程也是受教育个体社会化得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必须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或憎恶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很多教育学家都曾把刚出生的婴儿比作一张白纸,随着婴儿的成长,社会就会自然地在这张白纸上画满图案。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而在自然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一定的行为方式。只是这些社会化过程有疾有缓慢、有轻有重、有多有少,并且社会化还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有些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可完成社会化,而有些人则可能终其一生来进行社会化。
[1]叶龙。安全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俄]康·德·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m]。张佩珍,郑文樾,张敏鳌,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萍。生命视阈中的教与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化与人文系列)[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创业教育论文
谈谈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人力会计计量核算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探讨论文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论文
如何通过价值网络管理创造商业企业竞争优势论文
新时期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价值链视角下企业会计管理探讨论文
销售薪酬绩效方案
试论高校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浅析财务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试论为了绩效再造薪酬体系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用10篇)
对专属薪酬特区的重要性研究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论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模式
薪酬治理的重要性
北方批发市场蔬菜营销模式与价格悬殊论文
体育环境下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