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口碑营销可行性分析的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67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准确选择营销产品。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进行口碑营销。口碑营销对于没有卖点的产品不起作用。产品与服务的高品质是口碑营销的生命,重视产品与服务在细节上的完美是开展口碑营销前的必修课。据专业调查得出的结论,只有4%对产品不满的顾客会向厂商提出他们的抱怨,但是却有80%对产品不满的顾客会对自己的朋友和亲属谈起某次不愉快的消费经历。另外,企业在选择口碑营销的对象产品时必须重视产品的价值。当消费者接触并欲向他人介绍一个新产品时,他首先会问自己:这个产品值得我购买并广而告之吗?他们所传颂的必须是自己值得信赖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当某个产品信息或使用体验很容易为人所津津乐道,产品能自然而然地进入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传颂的产品才是有价值的,才易于口碑的形成。
3.准确选择口碑传播源。由于对同一产品往往有褒贬不一的情况,因此,选择口碑源对商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农村只要有一家买了什么好东西,很快就能为其他家所知道,并能带动一大批购买,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相反,如果有一个对产品抱怨的农村消费者,往往更能影响到周边的农民,使被抱怨的产品“臭名远扬”。针对这些特点,厂家要善用口碑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以低成本拓展农村终端市场。由于厂家的推广人员和导购人员总是和顾客频繁接触,他们是最熟悉产品优势的人员。所以,首先应做好这些人员的口碑宣传,让他们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对渠道成员和消费者的推荐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将产品的优势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群。其次,考虑到农村终端中,零售商对农村消费者的推荐影响力较城市要大,农民更容易受零售商的影响。因此,厂家应重视零售商的推荐作用,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刺激零售商积极向农村消费者大力推荐。此外,如有关专家、相关权威机构等等都是良好的口碑传播者。
4.提升传播品质,谨防负面影响。企业在负面口碑传播的开始就迅速应变是必要的,因为一旦形成负面的口碑就会迅速传开,破坏企业形象,甚至损害企业长远利益,无形中增加企业负担,造成庞大的运营成本。怎么办?首先要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即我们常说的增加产品的产品力,无论是功能、原料、技术甚至是概念都要求新、求异,以此来引发消费关注,提升品牌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从源头上阻止产品负面口碑的形成。再者,主动给消费者提供投诉便利的条件,以便于他们能及时、缓慢地把“牢骚”发泄出来,进而减少投诉障碍对于口碑传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因为一旦投诉有的放矢,消费者能适时释放积聚心头的“大恨”,而不必或者较少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不利于公司的信息。反之,如果投诉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负面口碑会更严重。最后,通过企业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补偿,一定程度上会变负面为正面口碑传播。
[参考文献]
[1]颜炳荣.口碑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中岛正之,铃禾司,吉松彻郎.口碑营销[M].张刚,张倩,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西尔弗曼.口碑——营销效果无限放大的秘密[M].关世杰,王金萍,伊苹,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陈莹.媒体广告的黄金搭挡——口碑营销[J].商业经济,2004,(11).
[5]王金池.口碑营销的基础及其传播途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6]罗森.营销全凭一张嘴[M].曹彦博,蒋其宝,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7]邓德胜,李本辉,甘瑁琴.新市场营销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