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第10页)
本文共计452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国企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国企内部审计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审计法的要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在内部审计还未实行行业管理的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指导和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根据国际相关惯例建立内部审计师制度。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就其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业务。
(三)将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企的经营与投资决策进行评价,及时完善和调整决策失误,使企业效益能够真正的提高,为配合企业管理者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要充分分析经营风险,并就风险预防剔除对策,做好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检验,使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内部审计制度既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国有企业的决策者只有充分认识创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从制度、机构、人员等方面采取合理措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使内部审计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内部审计论文(第10页)8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概述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要么刚刚成立,要么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这时的企业发展更多地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挥其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新渠道,注重内部建设等,往往忽视了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缺乏风险意识等。这种矛盾可以通过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途径来解决,一方面能使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经营发展,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实效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
内部审计外部化,顾名思义,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寻求外部资源的协助对自身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咨询与保证活动,它是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的分离开来,交由外部独立的审计组织来履行的方式,内部审计外部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一种必然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审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内部审计外部化在现实工作中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技术和服务,以提高审计质量,也可减少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招募成本、相关培训费用等的支出。再加上外聘人员可以较为客观、独立、直言不讳地阐述问题,也使得审计结论更受到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审计职能能够实事求是地发挥出来。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具有特别扎实的专业性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外部审计人员在内审外包业务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审计对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有助于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可以使企业的会计人员从中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动向。另外,内部审计外部化具有灵活性,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更具弹性地选择外部服务公司的相关资源,还可以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在现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势必要权衡来自于生产、销售、财务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并发挥其优势保持发展势头以应对来自国内外、行业间的各种挤压。因此,中小企业的高层势必迫切需要通过各方面的严格把控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成为中小企业领导层的可行选择。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因缺乏后续内部审计而显得内控流于形式化,再加上领导层又多忙于战略事宜,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投入于具体的管理事务之中,使得很多想法和指导方针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而没有落到实处,这时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