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第2页)
本文共计55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课程授课计划要体现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兼顾了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特点。整个医学教育是以各门课程的教学来体现的,而医学的各门课程又是密切关联的整体,把握课程间的前后联系十分重要。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学等课程密切联系,又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把握好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这种联系。
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学生课前回顾复习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学习肝、肺淤血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肝、肺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组织结构;病理学“缺氧”章节中“血氧指标”的变化是判断每一型缺氧的重要特征;“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和本质;心衰发生的机制与心肌正常的兴奋收缩过程密切相关等。在讲授以上章节内容时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前期基础课程知识,课堂上讲解这些章节内容时学生就能很自然解新课的知识点。
2.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新课。教师每次授课,不要急于讲授新内容,要用提问等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过,相对比较熟悉,兴趣较高,较容易导人新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自行推导、阐明发病机制,说明病理变化,同时还要运用刚刚学过的病理学知识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扎实。
相关文章: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中应用
病理学实验课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第2页)(2)
损斑块的存在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浅谈适合中职护理教育改革的病理学教学
HSH注射液输注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脑组织病理学及氧自
3.有的放矢地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在每次授课完毕后,除要求学生预习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病理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小病例。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小病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应用病理学知识解释、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巩固病理学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入临床搜集病例资料,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查阅资料,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和最新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