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15篇(精选)(第15页)

本文共计372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 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当中指出,教师应當根据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从中积极主动规划全新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之中,提高中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规范地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实施分层式教学模式。按照全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称作A等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称作B等级,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称作C等级,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A等级的学生制定基本学会的教学策略,对于B等级的学生制定适当提高的教学策略,对于C等级的学生制定拓展应用的教学策略,其中基本学会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够达到基本的要求,学生学会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大致了解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促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速度。另外,在实施的计算机教学中,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搜索教学过程中,A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计算机教材上面的演示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促使学生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础的计算机操作;B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会更加具有深度的计算机操作,学会根据文档的类型,确定相应的搜索范围;C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适当的加工,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自愿制定学习目标,不仅能够帮助零基础的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还能够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操作能力得到升华[3]。

  第二,多元化评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个人爱好以及性格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学校内有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等方面不尽相同,当学生完成与专业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在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将每个模块在考核体系当中的比例进行调整,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行测评,以及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教师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要求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促使教师能够综合测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加有效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促进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技能,促进中专生的全面发展[4]。

  2 结束语

  对于当前新课程理念下,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的探讨与反思。总而言之,在我国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计算机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开展课程改造,强调专业特色与应用,让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上派上用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的个人爱好、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5],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促进中专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杰.信手拈来仅实例精雕细琢真“文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素材选取技巧[J].职业,20xx(13):73-74.

  [2] 邬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J].高考:综合版,20xx(06):111.

  [3] 潘少宁.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8):21-23.

  [4] 郑丽娟.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J].消费导刊,20xx(04):147.

阅读全文